《威尼斯的小艇》(第二课时)说课稿经棚镇中心完小孟昭颖一、说教材《威尼斯的小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十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是一篇清新、隽永的散文。全文篇幅虽短,却把小艇勾勒得活灵活现,富有情趣。课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风光。本单元以“异国风情”为主题,目的就是为学生打开一扇异国文化的窗口,向学生展示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画卷。教学目标:根据新的教学理念,结合教材的特点以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我为本课时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了解威尼斯小艇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2、认识小艇在威尼斯水城中的作用,体会它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威尼斯的美丽和独特的风情。教学重点:了解小艇的特点和它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这样确定教学目标,使传授知识、发展能力、陶冶情操紧密结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互相渗透,共同完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重难点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五年级学生的能力要求,结合本组课文的前后联系和本课的特点,我确定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是:(1)、了解小艇的特点和重要作用;(2)、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的特点来描写的。威尼斯的交通状况和风土人情,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而课文最后几句话又描写了威尼斯夜晚的景色,这与小艇的作用有什么关系?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把理解这个问题定为本课时的教学难点。二、说学情为较好地完成即定的教学目标,本课时教学,需要学生具备:1、较强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2、正确认知比喻的知识;3、在与同学交流讨论时,和动发言,大胆发表自己和见解。而这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五年级学生大都已经具备。本课描绘的是威尼斯的风土人情,这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学习课文时,还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这样才能有身临其境之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精神。三、说教法成功的语文教学策略应该让学生既“学会”又“会学”,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威尼斯的小艇》这篇课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为了充分发展学生的内在潜能,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因此,本课时,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1、讲义结合法:所谓“讲”就是教师少讲、精讲,只作适当的点拨;“讲”就是鼓励学生质疑,并尽可能通过合作学生解决问题。2、以读促解法:叶圣陶先生曾说:“活读运心智,不为书奴仆。”读是理解课文内容,澄清疑点的好方法。学生通过多层次的读,就能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功效。3、口语训练法: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决定了语文课要注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在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中,获得新知,形成能力,运用实践。四、说学法:“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与教法相适应,我指导学生运用“读读——划划——议议——说说”的学习方法。这样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等形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提高自能力。五、说教学程序(一)情境导入,激发求知欲一上课就板书课题,(板书:26、威尼斯的小艇)让学生大声齐读题目。然后让学生交流有关威尼斯的资料,使学生更深入的历届威尼斯这座水上城市。-接着播放轻温柔的音乐和灯片出示威尼斯的风光,然后对学生说:“上节课,老师已经简单地向大家介绍了水城的迷人风光,看,威尼斯有古老的建筑、有宽阔的河道,有姿态各异的石桥……可是,美国著名大作家马克·吐温为什么在这么多事物中,只选择小艇来写呢?”这样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深入学习课文和兴趣。(二)读中有议,使用交流,感知课文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心理学研究表明,强烈的目标意识是导读成功的关键。因此,在阅读之前,我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而读,在读中思考和解决问题。(三)精读释疑,说悟一体,理解课文《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