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绝句说课稿(4 页)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夏日绝句一、说教材 《夏日绝句》是湘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 23 课古诗二首中的第一首古诗。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公元 1128 年发生了著名的靖康之变,靖康知府赵明诚见大势已去于是携带妻子李清照从北向南逃窜,当他们逃至今安微省和县乌江口时,在这里停顿了下来,也就是在这个项羽拔剑自刎的地方,李清照看当下民族屈辱,山河破裂,感慨万千,于是面对着浩浩江水随口吟出这首诗。整个诗的意思是:人活着的时候应当做人中豪杰,死了也要成为鬼中英雄,直到今日还思念项羽,思念他那种死也不肯逃过江东的英雄气概。整个诗的文字高亢、激昂,字里行间,包含两段历史,三个典故,作者借古讽今,从而表达自己家国爱恨,爱国情怀表达得淋漓尽致。 二、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目前通过反复的诵读,基本就理解古诗表现的意思和所叙述的事情。但由于其本身的年龄和阅历的限制,还是不能深化真切理解诗人的情怀。必须结合诗人当时的生平和时代背景,老师的适当指导品悟才能体会词所表达的情感。学生可能会在品悟的“意象”(形象)的时候把握不准,这里需要老师的耐心带着品悟。 三、说教法、学法 朗诵法:在反复散读、诵读、品读等各种朗读形式下,能让学生对诗词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和情感上的调动 迁移法:通过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介绍,帮助学生理解诗词内在情感 比较法:通过分析比较该诗中所处两段历史的相同之处以及历史中人截然不同的态度,感悟作者的情怀,和文本的风格。 四、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当堂背诵古诗,学会结合作者生平常代背景去理解诗词所包含的情感。 方法与过程:以读促品,通过朗读、品读词句,理解作者情感,了解作者后期作品的风格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读、品、吟,培育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反复品读,理解词句的含义 难点:借助资料的阅读,反复品悟,理解作者当时的情感 五、说教学过程 ㈠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 老师朗读古诗、板书课题、生读课题,质疑课题、谈所获信息。 ㈡初读课文 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 学生再读古诗,为古诗划节奏。 ㈢学习课文、理解诗意 1、学习第二句古诗: ⑴ 站在乌江口的李清照之所以能信手拈来《夏日绝句》,是哪一位历史人物跳入了她的脑海? ⑵ 项羽何许人也?(学生结合课文注释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