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第三单元细胞的代谢第1讲细胞与能量、酶(时间:45分钟)A组基础演练1.下列反应属于吸能反应的是()。A.丙酮酸在线粒体内氧化分解B.氨基酸合成蛋白质C.甘油的氧化分解D.硝化细菌氧化氨的过程解析吸能反应的判断依据是:产物的势能高于反应物的势能。A、C、D中的反应物的势能都要比产物的势能高,故为放能反应;而B项中氨基酸的势能要低于蛋白质的势能,故为吸能反应。答案B2.(·浙江宁波八校期初)关于酶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A.RNA聚合酶催化的底物是RNAB.蔗糖酶能使蔗糖水解为两分子葡萄糖,水解产物与本尼迪特试剂反应产生红黄色沉淀C.叶绿体和线粒体中均可以产生ATP,并用于物质的运输、细胞的分裂等各种生命活动D.酶的形成需要消耗ATP,ATP的形成需要酶的催化解析RNA聚合酶催化的底物是4种核糖核苷酸。蔗糖酶催化蔗糖水解为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二者与本尼迪特试剂反应产生红黄色沉淀。叶绿体产生的ATP用于碳反应中将三碳化合物转化为糖类。酶的形成需要ATP提供能量,ATP的形成需要酶的催化。答案D3.图示为生物界能量转换关系图解,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①在叶绿体基粒上进行,②主要在线粒体中进行B.⑥发生在动物细胞中,且条件是细胞中ATP较多时C.对于能量代谢来说,③属于能量的释放和转移D.⑦释放的能量可以用于CO2的固定和胆固醇的吸收解析光合作用过程中的光反应①可以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ATP中,ATP中的化学能又可通过②碳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转移到有机物(葡萄糖)中,葡萄糖再通过聚合反应形成多糖,从而将能量转存在多糖等有机物中。同理,多糖可通过④水解形成葡萄糖,然后通过③细胞呼吸作用,将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一部分转移到ATP中,⑦指ATP可以通过水解释放出高能磷酸键中的化学能,供各种需能的生命活动利用。磷酸肌酸转化成ATP的条件是细胞中ATP较少时。答案C4.如图表示过氧化氢被分解的曲线,说明酶具有()。①专一性②高效性③催化特性④在温和条件下进行A.①②B.②C.②③D.①②④解析由图中曲线可知,加酶的反应最先到达平衡点,加入Fe3+的反应次之,未加酶的反应速度最慢。对三条曲线处理因素的分析可判定,本题考查的是酶的高效性,同时也体现了酶与无机催化剂一样,具有催化作用。答案C5.(·浙南、浙北)下表是某同学为验证酶的专一性而设计的实验方案,a~d表示4支试管,①~⑦表示实验步骤。对该实验方案的有关评价,错误的是()。abcd①淀粉溶液2mL蔗糖溶液2mL唾液淀粉酶溶液2mL唾液淀粉酶溶液2mL②37℃温水中水浴加热10min③将c倒入a,将d倒入b④37℃温水中水浴加热10min⑤加入本尼迪特试剂溶液2mL⑥37℃恒温水浴2min⑦观察并记录颜色变化A.唾液淀粉酶属于无关变量B.应将本尼迪特试剂改为碘—碘化钾溶液C.②④⑥的温度设置有一处错误D.第②步操作可以省略解析本实验为验证实验,实验方案设计为底物不同酶相同。即自变量为底物,包括酶量、反应温度、pH等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均为无关变量。第②步操作可以省略;本实验需要对产物进行检测以确定底物是否被酶催化水解,故用还原糖检测试剂,但需要80~100℃水浴加热。答案B6.(·浙江宁波期末)有甲、乙、丙、丁四瓶失去标签的样品,它们是清水、质量分数为5%淀粉溶液、淀粉酶溶液、蛋白酶溶液。某同学用三氯乙酸(能使蛋白质变性,使溶液浑浊)和碘—碘化钾溶液鉴别样品,实验方法和现象见下表。据此判断样品甲、乙、丙、丁依次是()。实验方法实验现象甲乙丙丁四种样品各取1mL分别滴加碘—碘化钾溶液2~3滴后观察不变蓝不变蓝不变蓝变蓝四种样品各取1mL分别滴加三氯乙酸3~4滴后观察浑浊无变化浑浊无变化再取丙、丁样品各1mL混合37℃保温100min,加碘—碘化钾溶液2~3滴后观察不变蓝A.清水、淀粉、蛋白酶、淀粉酶B.蛋白酶、清水、淀粉酶、淀粉C.淀粉酶、蛋白酶、清水、淀粉D.淀粉酶、清水、蛋白酶、淀粉解析本试题主要考查物质的鉴定。加碘—碘化钾溶液变蓝说明丁为质量分数为5%淀粉溶液;加三氯乙酸无变化说明乙为清水;在丙、丁混合液中加碘—碘化钾溶液不变蓝说明淀粉被分解,则丙为淀粉酶溶液,B正确。答案B7.(·宁波模拟)为了验证温度对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