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舞曲》大庆市北湖学校郑婉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乐曲简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说教法•教学程序《彝族舞曲》九年义务教育人民音乐出版社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缤纷舞曲中的欣赏曲目,这一单元是学生在初中阶段最早接触到的舞曲音乐体裁,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乐器-—琵琶,并感受民族乐器的音乐魅力。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乐曲简析彝族舞曲:王惠然1965年创作的琵琶独奏曲,取材于云南彝族《海菜腔》、《烟盒舞》。以抒情优美的旋律,粗犷强烈的节奏,描绘了彝家山寨迷人的夜色和人们欢乐舞蹈的场面,音乐富有浓郁的民族特点,并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优美抒情热烈奔放的旋律及鲜明的少数民族音乐风格,让学生感受体验拓也其音乐文化视野。学生分析七年级学生对民族乐器和民族乐器曲接触非常少,偏爱现行的流行音乐,本节课通过欣赏《彝族舞曲》让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及民众乐器—琵琶进行了解。教学目标•认识民族乐器琵琶,并了解琵琶的音色及演奏姿势。•通过欣赏《彝族舞曲》听辨不同的音乐主题,体验乐曲不同段落的音乐情绪,参与想象乐曲的音乐形象并哼唱乐曲的主题旋律。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听辨不同的音乐主题,体验乐曲不同的段落音乐情绪。•难点:参与想象乐曲的音乐形象并哼唱乐曲的主题旋律。说教法•主体性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的示范引导,使学生自主体验,欣赏、分析音乐•情景创设法:通过乐器现场展示演奏,直观给予学生感受音乐形式,从而引导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艺术产生兴趣,提升音乐审美能力。•对比欣赏发法:对《彝族舞曲》几个音乐主题形象进行对比欣赏,加深学生对乐曲主题的印象。说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本课堂采用了学生探究学习,师生互动交流,旋律模唱,音乐情景体验等学习方法,让学生主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思考与探究。教学过程一、导入演奏乐曲直观导入二、新课教学1、介绍及讲解琵琶和琵琶的音色指法2、乐曲欣赏3、乐曲简析三、拓展活动全体同学和老师共同参与音乐活动•你知道这是什么乐器吗?琵琶•琵琶演奏姿势是什么样的?和你熟悉的吉他有什么异同?你能模仿一下吗?琵琶简介•琵琶(英文名"Lute"),被称为“弹拨乐器之王”、“弹拨乐器首座”,拨弦类弦鸣乐器。木制,音箱呈半梨形,上装四弦,原先是用丝线,现多用钢丝、钢绳、尼龙制成。颈与面板上设用以确定音位的“相”和“品”。演奏时竖抱,左手按弦,右手五指弹奏,是可独奏、伴奏、重奏、合奏的重要民族乐器。琵琶的声音琵琶发音清脆、明亮,富于颗粒性。琵琶的音色清澈、明亮,中国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著名诗句“大珠小珠落玉盘”,形象而生动地说明了琵琶的音质特点。琵琶演奏技法•你想亲自体验下琵琶的演奏姿势吗?•琵琶的演奏技法丰富多样基本可以分为右手技法和左手技法其中前者包括弹、挑、遮分、轮指、扫,左手包括吟、带、推拉。琵琶独奏曲《彝族舞曲》1、欣赏《彝族舞曲》2、老师弹奏第一主题,同学们认真用耳朵听,乐曲表现了什么样的场景?旋律有什么特点?你能模唱吗?乐曲以抒情优美的旋律,粗犷强烈的节奏,描绘了彝家山寨迷人的夜色和人们欢乐舞蹈的场面。3、乐曲是什么曲式结构?(单三部曲式、复三部曲式、回旋曲式、奏鸣曲式)复三部曲式结构乐曲结构•【一】景色如画自由地、慢起渐快•【二】姑娘漫舞优美地•【三】阿哥欢舞欢快的、慢起渐快•【四】群舞粗犷、热烈地•【五】双人舞流畅地•【六】独舞与群舞粗壮地•【七】互诉衷情倾诉地、较自由主题变化A段第一主题A段第二主题节奏慢。十六分音符慢,附点节奏音色柔和恬静旋律音调柔美抒情,歌唱性更富激情旋律特点每小节第一个音都是低音6级进,小跳总结再次完整欣赏全曲,请你听到熟悉的旋律用你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A段第一主题(歌唱性)第二主题(激情)B段a(粗犷豪放)d(飘逸灵动)c(热情爽朗)d(柔美)A段(宁静)试一试老师用琵琶弹奏2段音乐同学们听听这2段音乐的旋律是怎么样变化的?你能用身边的小乐器或身体律动来表达吗?柔和优美恬静强劲粗犷阳刚勇猛谢谢各位专家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