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社会管理创新下的彝族地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研究

社会管理创新下的彝族地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研究_第1页
1/6
社会管理创新下的彝族地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研究_第2页
2/6
社会管理创新下的彝族地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研究_第3页
3/6
社会管理创新下的彝族地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讨论社会管理创新下的彝族地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讨论 摘 要: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在建立了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后,社会矛盾纠纷出现了通过非诉讼方式处理纠纷的案件大幅上升、人民法院面对大量的社会矛盾纠纷案件产生了诸多不足、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实施过程中传统的调解方式(德古)在民间重新出现、当地群众对非诉讼解决机制认同感不高等情况。这表明,该机制存在不完善之处,应在诉讼与非诉讼机制内部进一步完善,针对不同的纠纷解决方式构建内在衔接机制,法律规范各类纠纷解决机制,使社会管理机制科学、合理、有效。 关键词:社会管理创新;彝族地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中图分类号:DF0-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5)11-0157-03 社会管理创新是我国当前的新课题,而将社会管理创新与西部民族地区纠纷解决机制融为一体的课题讨论,在我国则是首次。目前,在纠纷解决机制上,国外有诉讼与非诉讼解决机制讨论,特别是美国的“司法 ADR 机制”以及日本学者棚濑孝雄的《纠纷的解决与审判制度》等讨论成果对我国法学理论与实务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国内对纠纷解决机制的讨论方兴未艾,并产生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学术成果。当前,我国处于经济社会进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进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依旧十分繁重。西部是我国少数民族集中居住的地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不同的利益群体大量出现,导致矛盾纠纷的多元化和复杂化,社会矛盾纠纷在利益纠纷下往往转化为或者包含着民族、宗教等问题,最严重时,在受到境外敌对势力的影响和控制下,利益纠纷转化为影响国家安全、国家关系等社会纠纷。面对西部民族地区日益纷繁复杂的纠纷解决需求和纠纷处理机制的缺失以及司法资源的相对有限,各基层人民政府和人民法院倍感构筑一个适合民族地区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具有的重要意义和紧迫性。基于此,我们在社会管理创新的背景下,选择了西部民族地区的一个县(越西县)为样本,来探讨西部民族地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一、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现状 越西县地处偏远的四川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隶属凉山彝族自治州。东邻美姑县,南接昭觉县、喜德县,西界冕宁,北连甘洛县、石棉。幅员 2 256.47 平方公里,辖 9 个地区工委、5 镇、36 个乡、288 个村、908 个村民小组、2 个街道居委会。现在有汉族...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社会管理创新下的彝族地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研究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