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群众认同路径分析摘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手机、平板电脑、数字电视等新媒体产品在人民群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而使得信息传播的互动性增强,出现了去中心化的趋势,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群众认同路径提供了机遇和挑战。如何利用新媒体时代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载体,丰富传播内容、净化传播环境对于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群众认同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新媒体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群众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力量之源,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规,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1]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群众认同提供了新方法、新路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认同客体、认同主体、认同载体和认同环境中借助新媒体时代的平等性、社群性、共享性等特点,有助于改变传统单一化的认同路径,增强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群众认同。1新媒体时代的概念及特点广义上的新媒体是以网络技术、数字技术为基础,通过网络、通信等技术,以电脑或移动通信设备为终端提供信息和服务的传播形式。狭义上的新媒体具有时效性,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需要一定时期的媒体作为参照物,在参照物的对比下表现出的新的媒体形态。新媒体时代所有代表性的特征如下。1.1主体的平等及群体性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不同之一是,其所传播和发布的信息仅仅有极少数是由专业人士提供的,而更多的信息都是由大众提供。在新媒体时代,任何人都可以利用网络,通过电脑、手机等新媒体工具,自由的发表个人意见,从而使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的平等性增强。新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和交流具有很强的虚拟社群性。所谓虚拟社群是指借助网络这一能够让人自由交往的生态环境,使人们聚集在一起并可以在社群内进行互动,从而创造出更优化的交流环境。新媒体时代的虚拟社会群在信息的表达和传播方面比传统交流更有灵第1页共5页活性和自由度,也使信息的发布和传播更具平等性。1.2内容的即时性和共享性新媒体技术打破了时间的限制,使信息传播的物理空间得到极大的压缩。真正实现信息传播的零距离。尤其是移动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信息的传播拥有了更快速便捷的传播渠道,将不同业务进行整合,畅通社情民意表达,成为突发公共事件的第一信息源。此外,新媒体使传统雅俗之间的界限被打破,较大程度上实现了信息开放与资源共享,其数字化技术使不同信息符号之间可以自由、快速的相互转换实现信息的全球化传播,促进了信息之间的共融,同时也造成信息传播环境日益复杂化。1.3形式的交互化和个性化由于在新媒体时代,信息的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是一种双向的信息交流方式并且在信息交流中双方都具有话语和控制权。信息的传播渠道呈现一种网状的结构,它并没有单一固定的信息源,而是分布式的。其中既有媒体与用户之间的互动,也有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互动,信息孤岛现象消失,信息与信息之间可以跨媒介流动,其交互性大大提高。由于信息的交互性和去中心化,新媒体时代的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带有很强的个性化,以信息技术平台为基础,无论信息的传播者还是信息的接受者都有一个终端,信息的传播者可以利用技术平台轻松的把信息进行分类,然后信息被发送到每一个接受者的地址上。此外,信息的接受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信息的定制和检索,这样,无论是信息的发送者还是信息的接受者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使得自己需要的信息个性化,这样就把传统的“大众传播”被“小众传播”所代替。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群众认同的过程及传统途径价值观的群众认同是一个动态的实践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质是一种正确的意识形态,其来源于社会实践又指导于社会实践。马克思认为对实践精神的掌握在于现实中的主客体的统一,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人与事物、对象之间首先是一种实践的关系,人与人之间首先也是一种实践关系[2]。这种实践关系主要就是一种价值的关系,人的价值意识和价值认同就是在处理这种关系中生成的。因此,社会主义核心第2页共5页价值观的群众认同过程是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