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本理论视野下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社会资本理论视野下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摘要。社会资本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运营发挥了重要功能,而社会资本的存量不足或类型欠缺则导致了合作社发展的问题与缺陷。通过制度建构整合本土社会资本,实现本土社会资本与合作社正式制度的融合,有利于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社会资本;正式制度中图分类号:f3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674(2008)08―0051―05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思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新型农民合作组织蓬勃发展,学术界从多方面进行了探讨。随着认识的深入与制度措施的出台,近年的讨论焦点由组织原则、法律地位、政府角色转向产权安排、组织管理等方面。产权结构不合理是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面临的共同问题(董建华,2006),徐旭初基于能力的解释模式提供了一个较有影响力的分析框架(徐旭初,2006)。研究显示,许多合作经济组织运作不规范,章程以及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机构流于形式(王勤,2004;徐家崎,2005)。另一些学者则分析了合作社的组织机制与发展路径(战明华等,2004;张晓山,2004)。前述研究固然成果丰硕,然而往往从正式的制度设置角度看问题,却忽视了一个重要问题:组织是嵌入于一定的文化与社会背景之中的,组织制度只有与社会文化要素相容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实际上,本土文化与社会结构性要素对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运作发挥了何种影响,以及正式制度和社会文化要素之间如何相互作用等,都必须给予充分关注。社会资本理论正是从上述角度进行研究的理想的分析工具。尽管至今学术界对于社会资本概念尚缺乏统一界定,但仍可窥见社会资本理论的一般性框架。罗恩。伯特(1992)明确指出社会资本是指“社会组织的特征,例如信任、规范和网络等。它们能够通过协调的行动来提高社会的效率”。第1页共9页nahapietghoshal(1998)划分了社会资本的三个维度,即:结构性维度、关系性维度和认知性维度。结构性维度是指组织中普遍存在的联系及其特性,包括这些联系的强弱、密度、中心性等;关系性维度指有益于增强合作效果、产生互惠期望、降低交易费用的社会关系网络;认知性维度则是网络中的认知范式,指影响相互信任与合作的规范、价值观、文化和隐含知识等。作为能够“推动协调行动”的社会结构性资源,社会资本与“合作”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对于专业化的合作性经济组织而言,社会资本不仅是其运行效率的重要基础,也是其建构有效治理机制的关键性纽带。本文研究所讨论的社会资本即指有利于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信任、规范、网络等社会结构资源,是以组织为主体的中观层面的社会资本,它既包括外部引入的正式制度,又包括某些内生的乡土社会文化要素。本文研究旨在运用社会资本的理论工具,对新农村建设的热点问题之一――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进行深入探讨。本文将在个案研究基础上,从信任、规范、网络等维度,分析不同类型的社会资本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功能,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本文研究对象为浙北地区XX市芦溪村农民青鱼合作社,它代表了由村干部发起、村民参与、民主治理的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浙北地区这种类型的农民合作组织较为普遍。研究方法主要采用“非结构式深度访谈”与“半结构式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案例:芦溪村农民青鱼合作社概况芦溪村总户数1100多户,人口3700余。村庄工业发达,青鱼养殖为传统特色产业,养殖面积2000多亩,年产青鱼1000多吨,外销鱼苗数千万尾。受青鱼销售困难与政府政策的双重推动,2002年1月,村干部发起成立青鱼专业合作社。由村集体投入初始资金10万元,以全村养殖户人均一股的名义上报,共计社员400余户。在组织管理上,由前任村干部、养殖大户wlr担任合作社社长,现任村委委员zkl担任副社长,村两委会对合作社发挥监督和导向作用,其中村书第2页共9页记对合作社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力。该合作社成立以来,为农户开展“产前、产中、产后”三个阶段的服务,主要有:(1)供应优质饲料。选定知名品牌,建立饲料销售点,为农户供应优质无公害饲料的同时,合作社也为自身赢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