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科目:思想政治教学对象:高一课时:1课时提供者:何长新单位:宁乡一中一、教学内容分析本框共设三目,分别是“两种不同的决策方式”、“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同历决策过程、共享决策成果”。第一目比较了两种不同的决策方式;第二目介绍了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明确了“四个制度”。第三目重点分析了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重大意义。其内在联系是通过分析比较两种决策方式的优劣,作出选择,明晰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和途径,进而引导学生理解参与民主决策的重大意义体会民主决策的重要性。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公民参与决策的形式;(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过程与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比较概括能力,提高参与民主决策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参与民主决策的意识和政治责任感。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崇尚民主、参与民主的要求和民主选举的有关知识,但对于参与民主决策的重要意义缺乏思考。在生活中学生已经观察和初步接触到了不同的决策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了民主决策的意识,但缺少对民主决策方式发展的思考。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1)启发式教学法:借助手机漫游费听证会,层层设疑深入,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2)体验式教学法:通过创设模拟取消手机漫游费听证会,使学生在思考中体会民主决策的重要意义,体会民主决策的重要性。五、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和意义教学难点: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展示视频片段1:《降低移动电话手机漫游听证会》(2)设问:请问国家发改委和信息产业部为什么要召开本次听证会?思考讨论回答这一实例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拉近学生与教材的距离。设疑导入启动、激发学生的思维(1)展示幻灯片(2)教学设疑:作为一名手机消费者,若电信运营商单方面调整手机通话资费(或经决策部门单方面同意),你是否各述己见,说出理由使学生初步了解不同的决策方式会引起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民主决策的内涵,明有意见?为什么?确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决策方式及其依据,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辨别能力。(1)展示两种决策方式的幻灯片(2)教学设问:作为消费者,你赞成哪种决策方式?为什么?假如你是作为决策者,你会采取哪种决策方式?(3)教师过渡设问:你知道公民可以通过哪些渠道参与民主决策吗?思考讨论回答两种决策方式的优劣引导学生梳理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整体把握民主决策这一知识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1)展示视频片段2:《降低移动电话手机漫游听证会》(2)决策者为什么要听取消费者和专家学者等代表的意见和建议?(3)作为普通消费者,若对本次手机漫游通话费调整有不同的意见或建议,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来向决策部门反映?(4)展示民意反映渠道(5)决策者为什么要把最终方案公布于众?(6)展示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对比表(7)展示视频片段3:《听证会留下的遗憾》观点一:消费者代表人微言轻,政府在决策时根本不会考虑他们的意见观点二:消费者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政府都应该采纳,否则听证会就是走过场。观点三:政府会考虑消费者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至于采纳多少,还要考虑多种因素。你赞成哪种观点?说说你的理由。各述己见,说出理由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社会听证制度的内容和意义、建立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比较概括能力(1)介绍听证会的调查反馈(2)模拟《取消移动电话手机漫游听证会》(推荐模拟题目:模拟“收取择校费”的听证会;模拟“取消专家门诊”的听证会)(3)利用角色感悟总结落实民主决策(1)在各自所扮演的角色中各述己见(2)角色体验感悟通过设置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的问题,引导学生全面深入分析社会听证会制度的要求及意义,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模拟角色,加深体的重大意义验,明确职责,树立社会责任感七、教学评价设计(1)学生自评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进行自我反思的能力。教师有必要逐步培育和构建学生的有效评价行为,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