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论文摘要】学生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是基础教育阶段的核心任务。在语言学习中,是理解是吸收信息的重要手段,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则意味着学生有可能获得更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更多的终身受教育机会。经过反思以往多年的英语阅读教学,我们发现我校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通过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及指导有效的阅读策略等方式来提高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建议,与各位同行共同探讨。【关键词】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学生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是基础教育阶段的核心任务。在语言学习中,阅读是所有其他技能的基础,是理解是吸收信息的重要手段。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则意味着学生有可能获得更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更多的终身受教育机会。如何有效地进行英语阅读教学,已成为广大英语教师关注和研讨的重要课题。2008年2月起,我校英语科组承担了番禺区“十一五”教育科研规划第四批立项课题——提高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实效性研究(课题编号:2008—XK4—197)。经过反思以往多年的英语阅读教学,我们发现我校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1、阅读材料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的教师提供给学生的阅读材料难度不适宜,缺乏趣味性,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用这些阅读材料进行阅读教学,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阅读兴趣的发展,不利于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高。2、阅读任务的设计不到位。老师们通常都是利用阅读材料后面现成的选择、判断、填空、问答问题等练习,阅读的任务要求和练习设计缺乏层次性和拓展性。3、缺乏有效的阅读方法的指导。当前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形式往往比较单一。阅读训练单调地以“教单词——读课文——回答问题”这种最常见的教学模式进行,整个阅读过程枯燥乏味,缺乏有效的阅读方法的指导。4、对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不够重视。限于教学课时有限,教师往往不能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去培养学生好的阅读习惯。不良的阅读习惯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有效阅读,导致阅读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真正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呢?我们认为,要实现有效的英语阅读教学,教师必须改变观念,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加强对阅读的基本技能的训练指导。笔者结合这两年来自身的教学实践,试探讨一下如何提高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一、选择适宜的阅读材料。阅读首先是“为了得到乐趣,为了获取资讯”。如果阅读材料不符合学生年龄心理特点或学生不感兴趣,会造成学生学习的负担和压力,还会使他们产生厌学情绪。因此,阅读材料的选择不仅要与学生水平相适应,应该还要考虑到几个方面的因素:简易、有趣、有价值、有意义,更好还能与同期的课内教学的阅读语篇的主题相适应。其实这样的阅读材料并不好找,那么就需要对原始语篇进行必要的加工或改写。1)改写内容。在不改变原文风貌的基础上增加知识内容。2)改写篇幅。把篇幅过长的选文缩短,或把篇幅过短的文章进行加长。3)改写结构。对句型或结构等方面,以易替难,进行修改,使其适合相应知识水平的学生阅读。4)改写题材。可将一些短文改为对话体,或将对话改为短文。小学阶段的英语阅读课主要目的旨在激发和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选择适宜的英语读物,能帮助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形成有效的阅读策略。二、精心设计阅读任务。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设计一些任务式的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有很大促进作用的。无论是课内或课外,这种让学生带着任务去阅读的方式,其有效性已被实践所证明。学生只有在被给予难度与其能力和水平相当的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