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风格定义教学风格是指教学活动的特色,是教师的教育思想、个性特点、教育技巧在教育过程中独特的、和谐的结合和经常性的表现.教学风格的形成是一个教师在教学艺术上趋于成熟的标志。教学风格特征教学风格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一是教学的艺术性,指教学过程中技能技巧的运用恰到好处,体现着一种艺术效果,给人一种和谐、流畅的感觉,充满着一种艺术感染力。二是教学的创造性,指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过程的组织上具有独特性,教师个人的创造性思维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发挥和运用。三是教学的实效性,指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智能、技能的训练和思想品德的发展是行之有效的。四是心理品质的稳定性,指某一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所一贯坚持和追求的,体现着教师个人良好的心理素质、鲜明的个性以及建立此种教学风格的高度自信心。教学风格类型一、理智型这种风格主要表现在:教师讲课深入浅出,条理清楚,层层剖析,环环相扣,论证严密,结构严谨,用思维的逻辑力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理智控制课堂教学过程。学生通过听教师精辟的讲授,不仅学到知识,受到思维训练,还将被教师严谨治学的态度所熏陶和感染,学会冷静、独立地去思考问题。虽然有的教师在课堂上不苟言笑,但内心却充满对知识的透彻理解和对人的理智能力发展的执着追求。二、自然型这种风格特点是,教师讲课亲切自然,朴素无华,没有矫揉造作,也不刻意渲染,而是娓娓道来,细细诱导,师生在一种平等、协作、和谐的气氛下,进行默默的双向交流,将对知识的渴求和探索融于简朴、真实的情景之中,学生在静静地思考、默然地首肯中获得知识。教师虽然讲课声音不高,但神情自若,情真意切,犹如春雨渗入学生心田,润物细无声,给人一种心旷神怡、恬静安宁的感受。三、情感型这种教学风格表现在教师讲课情绪饱满,把对科学文化的热爱和追求融于对学生的关爱和期望之中,充满着对人的高度尊重和依赖。讲到动情处,往往情绪高涨,慷慨激昂,扣人心弦,撼人心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师生之间在理解沟通的前提下,共同营造出一种渴求知识、探索真理的热烈气氛,学生在这样的教师引导下,所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训练价值,还包括人格、情感的陶冶价值。四、幽默型这类风格所体现的最突出特点是,教师讲课生动形象,机智诙谐,妙语连珠,动人心弦。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犹如画龙点睛,给学生开启智慧之门;一种恰如其分的幽默,引起学生会心的微笑,如饮一杯清新的甘泉,给人以回味的留恋;哲人的警句、文化的箴言不时穿插于讲述中,给学生以启迪和警醒。在这种课堂氛围中,学生心情舒畅,乐于学习,在轻松愉快的笑声中获得人生的启迪,获得心智的训练,变机械模仿为心领神会,主动思考。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体积极意识将得到充分发挥。五、技巧型此种风格在于,教师精于教学的技巧,充满机智,各种教学方法技巧可信手拈来,运用自如,恰到好处。并不带有丝毫雕琢的痕迹。如将多媒体等引入课堂,整个课堂结构有如思维程序,过渡自然,组织严密,搭配合理,有条不紊。讲解、分析、论证思路清晰;提问、讨论、练习,针对学生实际,充分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透彻了解,对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和对教材知识重、难点的准确把握。对于学生掌握知识而言,这是一种追求高效率的教学风格。教学风格形成的基本模式模仿———选择———定向———创新,是教学风格形成的基本模式。1.模仿。模仿是形成教学风格的第一步。每个教师,都要模仿他人的教学风格。但模仿的目的不是为了照搬,而是为了熟悉他人的教学艺术,有的教师模仿的多一些,有的相对少一些,模仿的目的,是对不同教学风格有所了解,不断熟悉,但切忌“东施效颦”,盲目模仿而弄巧成拙。2.选择。在熟悉众多的教学风格后,根据个人的特点、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主要依据个人兴趣、爱好、特长、心理、生理条件去选择适合自己个性发展的模式。3.定向。选择了某种教学模式之后,就应该对自己的教学风格的发展方向做初步设计,并在教学实践中向这一方向努力。4.创新。向确定方向努力的过程,就是创造具有自己特色的高层次的教学风格的过程。这种创造是自觉地将教学艺术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