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转化体育潜能生的方法虎林市第三小学房志强每一个孩子的内心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得到别人的认可。在多年的体育教学中,我认识到每一个体育“后进生”都是有潜力可挖的,因此我把他们称作体育潜能生,我的课堂中从此没有后进生,只有潜能生。1、体育潜能生的成因体育潜能生的成因很多,归纳起来可以分为几类;第一类:由于孩子先天性身体素质造成的。有的学生有先天性疾病,例如心肌炎等。这样的孩子家长不支持上体育课,孩子本身由于心理作用不想参加体育锻炼,久而久之,学生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差,成为体育潜能生。第二类:由于孩子的“惰性”引起的。这种惰性的成因主要由于家庭环境和孩子的心理造成的。有的家长缺乏对体育锻炼认识,过分溺爱孩子,不想让孩子吃苦受累。上学、放学车接车送,有时间的时候就会让学生去参加各个辅导班,造成学生没有时间参加体育活动。这样,学生的内心产生了只要学习好就可以了,体育不好无所谓的思想。正是这种思想左右了学生上体育课的质量。在多年的体育教学中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越是条件好的家庭,学生的体质往往不是很好,就是基于这个原因吧!第三类:由于学校和教师造成的。“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学习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这个口号已经喊了几年了,但是有的学校在执行时候就大打折扣。没有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活动时间,造成学生没有充足的锻炼时间,学生的身体素质没有得到有效提高。另外,学校在体育课设置存在不足的现象,也是造成产生体育潜能生的一个原因。再者,学校为了减少学生的伤害事故的发生,有些存在安全隐患的体育项目都取消了,而这些被学校取消的运动项目恰恰是学生感兴趣、乐于参加的项目。例如:打雪仗、抽冰尜、溜冰道、高低杠等。这样学生安全事故少了很多,但是学生的身体得不到充分、全面的锻炼,从而产生了潜能生。体育教师在上体育课的时候态度太严厉,课的设计没有趣味性、新颖性,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上课的时候不能全身心投入,学生也会对体育课失去兴趣,甚至会对体育课产生抵触心理,这种心理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从而产生了体育潜能生。另外体育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上课的时候经常批评学生,学生会对体育教师产生恐惧感,从而疏远体育教师,不愿上体育课,甚至不愿见体育教师,久之会严重损害学生的身心发展,使其逐渐成为潜能生。再者,体育教师没有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没有照顾到每一个学生,也会为产生体育潜能生提供条件。2.体育潜能生的转化方法针对第一类成因的学生,教师要和学生的家长沟通,向学生家长宣传参加体育锻炼的好处,并和学生家长共同制定好学生的训练计划。例如:对待有心肌炎的学生,因不能参加剧烈的体育运动,可以让他从慢走开始,由近及远逐步增加运动量,一段时间后改为慢跑,并随着时间的增加,逐步增加跑的距离,这样他的心肌功能会逐步得到提高。同时体育教师在上体育课的时候对这类学生要特殊对待,不是剧烈运动的项目多给他机会,让他体验运动的乐趣、成功的喜悦,从而挖掘他的运动潜能,提高他的身体素质。针对第二类成因的学生,教师最主要的任务是要转变学生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参加体育活动的益处,认识到身体健康才是基石,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学生的思想转变了,惰性就会随之消失,才能积极主动的参加到各项体育活动中去。针对第三类成因的学生,学校方面应该积极为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提供充足的时间,开展好大课间操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配备齐全体育器材,让学生能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从而使他们身体素质得到提高。教师方面应在以下几方面提高学生的锻炼积极性。首先师生之间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是潜能生愉快学习的重要条件,是提高他们学习兴趣的基础。一般来说,潜能生的自尊心是脆弱的,经受不住刺激,渴望老师对自己以诚相待,不歧视,不讽刺,不打击,不揭短,有一个怕遭冷落的共同心理。因此,只有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热爱潜能生,融洽师生的感情才是转化潜能生的思想基础和前提。在教学过程中,要把爱的情感投射到潜能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