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情境下学科课堂教学的道德渗透——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南山附属学校考察报告石军①(广东省广州市新穗学校510315)摘要课堂学科教学是的核心地带,让学生沉浸在充满文化情境的课堂教学环境下来进行道德渗透是提高德育有效性的关键,在文化情境下课堂学科教学的道德渗透主要体现在要带入情感、带入智慧、带入活动、带入生活、带入艺术的学科教学理念,并体现和渗透文化性、情境性、教育性和自然性,在文化情境下进行道德渗透。关键词:学科课堂教学道德渗透文化性情境性教育性自然性学校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课堂是文化传承的核心地带,让学生沉浸在充满文化情境的课堂教学环境下来进行道德渗透是提高德育有效性的关键,正如德国著名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指出“不存在‘无教育的教学’这个概念,正如我不承认任何‘无教育的教学一样’”[1]也就是说,教育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课堂学科教学是实施学校德育的主渠道,各学科文化中都蕴含着极为丰富而独特的道德文化内容,因而也是开展道德教育的生命线。因此在学校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克服以往的学科教学过于重视知识传递,过于重视认知发展,而忽视人的情绪、情感、情境、情趣尤其是道德情怀和情操等素质培养的倾向,大力推进了独具特色的文化情境课堂教学,一扫以往学科教学过程中的机械呆板、浮躁浅薄和匠气十足。“文化语文”、“文化英语”、“文化数学”、“文化科学”、“文化历史”等学科文化教学的尝试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南山附属学校”的课堂里,孩子们获得不只是知识与技能,还有思想、审美、情操、人格的文化滋养。文化情境下课堂学科教学的道德渗透主要可以归纳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课堂学科教学——“一个追求,五个带入”聚焦常态课堂,打造活力课堂是提升学力教育的源头活水,作为老师课堂学①石军,广州市新穗学校政治与通识教师,教育学硕士,研究方向:青少年犯最研究、中国工读教育、教育哲学、教育人类学科教学再次强调“一个追求”即“文化追求,“五个带入”即:带入情感、带入智慧、带入活动、带入生活、带入艺术的学科教学理念。[2]确保学生充裕的活动空间,使学生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通过更加自主的活动,包括自主的阅读、思考、想象、观察、记忆、研讨、练习、扮演、实际操作等丰富多样的有意义的活动,全面提高智力和智慧水平。(1)将情感带入课堂任何成功的教育或者任何一节成功的教学,都离不开情感的参与,如果课堂教学缺乏“情感”或者没有“情感”,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不可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儿童的成长与儿童的情感有着更内在的关系,儿童时期是个体生命发展历程中最富于情感的时期,儿童堪称“情感的王子”。[3]因此,教师课堂教学应当特别呵护儿童的情感,努力适应儿童情感发展的特点,并注重情感的纽带作用。通过情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而且若是课堂教学能带入情感那么儿童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就会更加深刻,更加丰富,也会更加生动。(2)将智慧带入课堂将智慧带入课堂,教师要成为驾驶员,而且通常是驾驶别人的车,而学生最好是旅客,更糟的情况则是当作被驱动的物体。固定的路线和站点迫使教师和学生的目光脱离沿途珍奇的风光。作为驾驶员的教师只要熟记最短的线路,牢握方向盘,使车子不偏离“正道”,在规定的时间点上驶入终点站[4]。将智慧带入课堂意味着从一种技术式的“简单性思维方式”向一种更符合实践文化情境的“复杂性思维方式”转变,质疑明确的目标、有效的教学程序、预期的因果关系,涌这让我想起了郑金洲教授在讲座时举的一个例子:正直阳春三月,一位老师正在上对他来说很重要的一节公开课。课说的很是精彩,突然一只美丽的蝴蝶飞到了教室,这位老师千想万想也不会想到蝴蝶会飞到教室。这下可精彩了,学生的视线一下全转移到蝴蝶身上,那里还有这个老师呀,这可是表现教师教学机智的时候了。如果你是这位老师你会怎么办了?看这位老师是怎么说的:“同学们你看我们的课上的多么精彩啊,连蝴蝶都飞过来听课了”同学们的相视一笑,视线自然而然的又全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