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教材分析:《天游峰的扫路人》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质优美的散文。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自己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出一位质朴而充满自信的老人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老人自信、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的赞美。课文的语言优美,描写细腻,特别是对人物的外貌、语言描写十分细致。设计理念:文章是由作者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其要表达的意蕴,每个词语都会饱含作者的情感和充盈生命的呼吸,词语有情感,词语有温度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抓住重点词句,联系具体语境,揣摩其内涵、辨析其情感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就成了语文课堂教学重要手段之一。教学本文时我通过与天游峰对话、与扫路人对话、与作者对话这三个感观的言语交际场景的教学,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场景中,顺利与文本接通、耦合,设身处地的触摸文本中的字、词、句,领悟其中的内涵,敞开自己的心扉做文本的知音。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天游峰的特点,感受天游峰老人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及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3.通过朗读,体会描写天游峰的句子描写上的特点。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课文,感悟天游峰的特点及老人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及自强不息的精神。教学难点:通过人物的语言感悟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教学过程:一、概括文意,质疑入课。1.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天游峰,走进天游峰的扫路人,读题。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本课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在你心里会产生什么样的疑问?过渡:天游峰是什么样的?这又是一位什么样的扫路人?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设计意图:学会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是小学高年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在开篇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既能培养概括能力,又能及时巩固上节课内容,引起学生阅读期待】二、合作探究,点拨引领。(一)与天游峰对话——抓住词语感受天游峰的高而险。出示:合作探究(一)与天游峰对话天游峰是什么样儿的?1.读读描写天游峰的句子,想想在描写上有什么特点?学法提示:默读课文,用“——”画出文中描写天游峰的语句。读读这些语句,想想天游峰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想想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表现出来的。把你的感受写于书上。2.交流讨论:★天游峰是什么样儿的?我们首先来欣赏一下。(出示天游峰图片2-3张,简单介绍: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险峰,“三三秀水清如玉,六六奇峰翠插天。”登峰顶,望云海,犹如在蓬莱仙境,又似在天上神游。故名天游峰。)作者笔下的天游峰是怎样的?★出示: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险峰。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那天,我终于顺着这根银丝上了峰顶,心里好不得意。(1)你关注了哪些词语?从这些语句中读懂了什么?(2)能读出它的险吗?指名读,把我们的感受一起读出来好吗?(齐读)★出示: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1你又从哪些语句中读懂了什么?(2)能把“累”的感觉读出来吗?指导朗读。★出示:描写天游峰的两段话。读读描写天游峰的句子,想想在描写上有什么特点?(列数字、比喻、侧面烘托等)总结:我们在平时的作文中也要学习作者从不同角度描写事物的方法。过渡:在这样的险峰上不要说扫路,就是光登山走路就让游客气喘吁吁,大汗淋漓,可老人的感受怎样的?让我们走进老人。【设计意图:与天游峰对话,通过指导阅读有关描写天游峰的重点词句,体会天游峰高大、险要的特点,并且体会这些句子在描写上的特点,课内得法,为今后的习作做准备。】(二)与扫路人对话——凭借词句品味老人的自信与豁达。出示:合作探究(二)与扫路人对话这是一位()的扫路人?阅读提示:默读课文,用不同的记号圈画出描写老人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的有关词句,想想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把你的感受写于书上,再与同桌交流。交流讨论:1.解读扫路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