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蜀相杜甫(712-770),初唐诗人杜审言的孙子。字子美,诗中自称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忧国忧民。一生不得志,仕途坎坷。他的诗歌称为“诗史”,是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高峰。杜甫也被誉为“诗圣”。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早年曾有“杜甫早年曾有“致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安史之乱的第三的抱负。安史之乱的第三年他去投奔肃宗,不久就年他去投奔肃宗,不久就被被放还放还,从此,从此郁郁不得志郁郁不得志。。因此,入蜀后便怀着因此,入蜀后便怀着崇敬崇敬的心情去的心情去瞻仰瞻仰武侯祠,借武侯祠,借此此抒发自己的怀抱抒发自己的怀抱。这首。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大约是唐肃诗的写作时间大约是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760年)。年)。写作背景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蜀相自问自答点明地点描述景象凄凉冷落称赞业绩表达仰慕壮志未酬痛苦伤感起承转合关于诗歌题目:问题设计:此诗写诗人在诸葛祠吊古,但题为“蜀相”而非诸葛祠,有何深意?诗人写这首诗,是表达对诸葛亮的追思、仰慕、钦敬、歌颂之情。写武侯祠,是因为“盖千古人物,莫可亲承;庙貌数楹,临风结想”,可以由祠写到诸葛亮。写祠是为了写人,因此题为“蜀相”。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提问: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参考此说,说说此联里哪两个字跟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为什么?“自”和“空”二字与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这两句色彩鲜明、视听结合(以动衬静)地展示出武侯祠内碧草映阶、黄鹂啼鸣的春意盎然的景色。“自”“空”将春色一齐抹倒,营造出荒凉冷寂、寂寥凄清的氛围,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表现出诗人孤寂伤怀、哀愁惆怅的情怀。颈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问题设计:颈联用典,有什么作用?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开:指帮助刘备开国济:辅佐刘禅继位天下计:雄才大略老臣心:忠心报国三件大事这两句从智和忠两个角度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功业,十分准确,表达了作者对诸葛武侯的崇敬和赞颂之情。诸葛亮为刘备制定统一天下的大计,辅助刘备开创基业、建立蜀汉,又辅佐后主刘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问题设计:“英雄”指什么人?尾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英雄”指那些壮志未酬而含恨终身的英雄人物,也包括诗人自己,早有远大理想和抱负,却郁郁不得志,一生坎坷。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伤。艺术特色1、情景交融2、起承转合,笔路清晰,结构严谨3、以动衬静4、借古抒怀(用典)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歌,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随堂小练:(2004.广东)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