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家乡,情注学子八月丰镇,骄阳似火。一位83岁的老人从北京乘火车到内蒙古集宁市,又坐汽车辗转回到家乡塞外古城——丰镇,只为继续完成他捐资助学的夙愿。他就是内蒙古自治区直属离退办退休干部——庞树生。大病初愈,再踏助学之路初见庞老,他面孔白皙,衣装朴素,干净整洁;步履略显蹒跚,却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操着一口地方话与我们热情地打招呼。谁也不会想到,他在两个月前才刚刚做完心脏手术,身体内植入了心脏起搏器和支架。今年初,庞老双腿行动困难,在北京医院检查发现是因心脏病引发双腿主动脉血栓,医生让他抓紧住院先期治疗心脏病。庞老身在医院,却惦记着未完的心愿。住院期间就打电话托付老友原丰镇市工商联主任王谦,联系捐资助学一事。刚刚出院,庞老就张罗着启程,老伴和儿子不放心,坚决不同意,庞老就挨个做家人的思想工作。他对老伴说:“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这么多年,我一不喝酒,二不抽烟,三不乱花钱,等于零存整用,把省下的钱支持家乡的教育,帮助孩子们成才,这是我晚年最大的心愿,你应该支持。”一席话说得入情入理,老伴儿含泪点头。对儿子,他软磨硬泡,儿子只好同意。但是,家人征求了主治医生的意见,提出要去也必须要有人全程陪护他。庞老就把远在集宁的外甥女请到北京来接他,负责全程护理。解决了这道难题,他高兴地踏上了善举之路。庞树生1960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先后在企业、科研院所和国家行政部门工作,在原内蒙古冶金机械厅任高级工程师、副调研员。曾在中国机械制造工艺协会担任理事,内蒙古机械工艺管理协会理事长兼秘书长。编著出版了《金属切削机床编修》等5部专业著作,撰写论文30余篇,研制了“硬质合金端铣刀”和“三齿轮外啮合齿轮泵”创新产品,“三齿轮外啮合齿轮泵”的研究成果被业界公认为“在我国最先抽出样机,为齿轮泵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与其子共同研究了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钢、铁、合金钢及有色金属热锻技术”和“陶瓷刀片热锻技术”,在该科技领域理论及实践上取得了新突破,获得部级科技成果奖和两项国家专利。1996年退休后,庞老每天早晨5点钟起床,用2个小时坚持学习,并撰写读书笔记,上午下下象棋,下午看看电视,阅览报刊,生活规律。他还潜心学习《易经》,他编著的《〈易经〉易学》2020年在北京由线装书局出版,并多次再版发行,稿费分文未收。《〈易经〉易学》从学习体会的角度,运用古籍典故解析易理、认识易经,生动阐述了做人要讲诚信、常怀宽容之心、不以善小而不为等方面,充满了重视教育、热爱家乡、从善如流的人性光辉。他的三个孩子有两个从事教育工作,他说:“孩子们升官我并不在意,可他们搞出了学问,晋升了职称,我就高兴。”重视教育、培养人才,是他永远也讲不完的话题。节俭感恩,尽力回报家乡看到庞老的第一印象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头,白衬衫、灰裤子、黑布鞋,衣着还略显陈旧,非常朴素。全程陪同庞老的外甥女说:“老人家平时十分节俭,衬衣领子磨烂了,就翻过来穿,孩子们为他买新衣,他却说衣服不破就能穿。”这次来丰镇鞋子坏了,他告诉外甥女买双新鞋,但不能超过20元钱。共同进餐时,老人只吃了一碗小米粥,半块馒头,几箸青菜。他自己说,平时吃得比较清淡,食量很小,从不大鱼大肉,生活很简单。他将微薄的工资除生活开销外全部存起来,征得家人的同意,决定作为支持家乡教育的资金,重点奖励丰镇的优秀学生,以鼓励他们努力学习,成为栋梁之材。退休后,享受处级干部待遇的庞老,按理说尽可以悠闲地享受退休生活,颐养天年,可他总不忘记自己是党和国家培养的干部,目睹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家里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老两口虽已经年过八旬,生活还能够自理,儿女事业有成,安居乐业,庞老内心充满了对党和国家的感恩之情,总想为社会、为家乡多做一些事情,奉献一份余热。庞老说,他们姐妹兄弟5个,都曾在丰镇顺城小学读书,受到良好的启蒙教育,家乡是他们永远的根,他要感恩母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