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国防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的三个环境目前,依托地方高等教育为军队培养国防生是党和国家适应信息化战争需求、提高军队人才质量的战略决策,也是进一步深化军民融合的重要举措。思想政治素质是军事人才的首要素质,国防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军队人才战略的成败。“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环境育人越来越被人们认可。国防生是军队人才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长成才离不开良好文化环境的孕育熏陶,其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也同样离不开育人环境的渗透影响。努力营造良好社会、军营和网络文化环境是有效提升国防生思想政治素质、坚定其献身国防信念的重要途径。一、培塑国防意识浓厚的社会文化环境全民国防意识是推动民众积极投身国防建设的社会文化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众国防意识的提升对于国防生参军入伍、献身国防的价值取向和人生选择具有现实的支持作用。因此,必须高度警惕和平环境带来的对国防意识、尚武精神的侵蚀,要在全社会广泛宣传爱国主义精神,大力强化民众的国防意识,使军人职业成为社会尊崇的职业,形成全民关心国防、崇尚英雄的良好社会氛围。一要注重激发民众的爱国情怀。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也是激励青年学子参军报国、牺牲奉献的精神动力。必须加大爱国主义教育和宣传力度,采取影视媒体宣传,英雄广场、烈士纪念设施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展示,节庆阅兵、抗争胜利纪念和烈士公祭等灵活多样的方法手段,创造浓郁的爱国主义氛围,使民众随时随处受到爱国主义思想和精神的熏陶感染,增强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尊心、自豪感。二要注重提升民众对军人的社会支持。社会对军人职业的推崇、民众对军队的拥护程度直接决定着国防生参军入伍的积极性和报效国家的热情。一是广泛宣传军队的贡献和作用,从国家安全、周边形势、非战争军事行动、国际维和等方面引起民众对军队地位作用的重视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和肯定;二是深入宣传《宪法》《国防法》《兵役法》等法律法规精神,引导公民支持国防、强化依法服兵役的责任意识;三是健全完善军人职业保障体系,提高军人职业薪酬,推动军人和军属权益保障、国家优待抚恤安置立法,深化医疗、住房、保险等制度改革,提高军事职业比较优势;四是维护好军队形象,充分发挥军队和军人在社会文化和精神文明领域的引领作用,对军内腐败和恶意抹黑军队、丑化军队等损害军队形象和荣誉的行为做到“零容忍”。三要注重强化高校国防教育的意识。地方高校作为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能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国防教育的地位和意义,自觉承担国防教育的责任,落实好《国防教育法》《教育部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学校国防教育的意见》等法规文件要求,将国防教育内容纳入教学体系,牢固树立国防教育是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使命意识,完善国防教育课程设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育质量。二、营造崇军尚武的军营文化环境先进的军营文化蕴含着强大的情感陶冶、认知调节、行为激励等功能,能够使国防生在军队这所“大学校、大熔炉”中更快地加深对军人职责使命的理解和认同,强化军人牺牲奉献意识,培育富有血性的战斗精神。因此,必须顺应时代发展和新军事变革的需求,结合当代国防生文化层次高、民主意识强、精神文化需求多样等特点,大力营造崇军尚武的军营文化氛围,为他们健康发展、建功军营提供良好的内部环境。一要充分挖掘军营文化的精神内涵。军营文化环境是先进军事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具体体现,必须跳出传统单一的文体文化、娱乐文化等狭隘理解,与时俱进地挖掘和拓展其精神内涵。首先,必须紧紧围绕强军目标,深入进行理想信念、铸牢军魂、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等主题教育,引导国防生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和政治信仰,不断强化宗旨意识、使命意识和忠诚品格;其次,必须充分挖掘传统军事文化中的“尚武”“精武”元素,继承军人传统武德中的精华部分,培养他们“精忠报国”“马革裹尸”的军人情操;最后,要凸显我军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