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规范修订的主要内容为:1.增加了术语一章;2.变更防接触电压和防跨步电压的措施;3.补充外部防雷装置采用不同金属物的要求;4.修改防侧击的规定;5.详细规定电气系统和电子系统选用电涌保护器的要求;6.简化了雷击大地的年平均密度计算公式,并相应调整了预计雷击次数判定建筑物的防雷分类的数值。7.部分条款作了更具体的要求。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1总则1.0.1为使建(构)筑物防雷设计地采取,防止或减少雷击建(构)筑物所发生的以及,做到,制定本规范。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建(构)筑物的防雷设计。1.0.3建(构)筑物防雷设计,应在认真调查等的基础上,详细研究并确定。1.0.4建(构)筑物防雷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2.0.1对地闪击lightningflashtoearth雷云与大地(含地上的突出物)之间的一次或多次放电。2.0.2雷击lightningstroke对地闪击中的一次放电。2.0.3雷击点pointofstrike闪击击在大地或其上突出物上的那一点。一次闪击可能有多个雷击点。2.0.4雷电流lightningcurrent流经雷击点的电流。2.0.5防雷装置lightningprotectionsystem(LPS)用于减少闪击击于建(构)筑物上或建(构)筑物附近造成的物质性损害和人身伤亡,由外部防雷装置和内部防雷装置组成。2.0.6外部防雷装置externallightningprotectionsystem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组成。2.0.7内部防雷装置internallightningprotectionsystem由防雷等电位连接和与外部防雷装置的间隔距离组成。12.0.8接闪器air-terminationsystem由拦截闪击的接闪杆、接闪带、接闪线、接闪网以及金属屋面、金属构件等组成。2.0.9引下线down-conductorsystem用于将雷电流从接闪器传导至接地装置的导体。2.0.10接地装置earth-terminationsystem接地体和接地线的总合,用于传导雷电流并将其流散入大地。2.0.11接地体earthelectrode埋入土壤中或混凝土基础中作散流用的导体。2.0.12接地线earthingconductor从引下线断接卡或换线处至接地体的连接导体;或从接地端子、等电位连接带至接地体的连接导体。2.0.13直击雷directlightningflash闪击直接击于建(构)筑物、其他物体、大地或外部防雷装置上,产生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力者。2.0.14闪电静电感应lightningelectrostaticinduction由于雷云的作用,使附近导体上感应出与雷云符号相反的电荷,雷云主放电时,先导通道中的电荷迅速中和,在导体上的感应电荷得到释放,如没有就近泄入地中就会产生很高的电位。2.0.15闪电电磁感应lightningelectromagneticinduction由于雷电流迅速变化在其周围空间产生瞬变的强电磁场,使附近导体上感应出很高的电动势2.0.16闪电感应lightninginduction闪电放电时,在附近导体上产生的雷电静电感应和雷电电磁感应,它可能使金属部件之间产生火花放电。2.0.17闪电电涌lightningsurge闪电击于防雷装置或线路上以及由闪电静电感应或雷击电磁脉冲引发,表现为过电压、过电流的瞬态波。2.0.18闪电电涌侵入lightningsurgeonincomingservices由于雷电对架空线路、电缆线路或金属管道的作用,雷电波,即闪电电涌,可能沿着这些管线侵入屋内,危及人身安全或损坏设备。2.0.19防雷等电位连接lightningequipotentialbonding(LEB)将分开的诸金属物体直接用连接导体或经电涌保护器连接到防雷装置上以减小雷电流引发的电位差。22.0.20等电位连接带bondingbar将金属装置、外来导电物、电力线路、电信线路及其他线路连于其上以能与防雷装置做等电位连接的金属带。2.0.21等电位连接导体bondingconductor将分开的诸导电性物体连接到防雷装置的导体。2.0.22等电位连接网络bondingnetwork(BN)将建(构)筑物和建(构)筑物内系统(带电导体除外)的所有导电性物体互相连接组成的一个网。2.0.23接地系统earthingsystem将等电位连接网络和接地装置连在一起的整个系统。2.0.24防雷区lightningprotectionzone(LPZ)划分雷击电磁环境的区,一个防雷区的区界面不一定要有实物界面,例如不一定要有墙壁、地板或天花板作为区界面。2.0.25雷击电磁脉冲lightningelectromagneticimpulse(LEMP)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