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王黎明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2~63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出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数学问题数学化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和符号意识。3、让学生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产生对数学的兴趣。4、引导学生初步体会方程的作用,为进一步学习方程做准备。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义。教学难点: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教学准备;课件、实物天平。教学过程:今天我们研究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方程,你们听说过吗?你想了解方程的什么?学生们各抒己见,说出自己知道的,并提出自己想问的一些问题,有的学生问:方程是什么?有的学生问:方程是个什么单位?有的学生问:方程和算式有什么区别?有的学生问:方程能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此时,老师总结:同学们问得好!让我们带着对方程的期待进入课堂。(一)情境引入师:首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视频,请看。(课件播放视频)师:同学们都开心的小了,但笑声的背后也得思考,这个小虫子在跷跷板上跑来跑去,是为了什么呢?生:为了让跷跷板保持平衡。师:在什么情况下才能保持平衡呢?生:在跷跷板左右两边质量相等的情况下就能平衡。师:真好!尤其质量这个词用的非常棒!好,今天我们就借助这种平衡现象,来学习一种新的知识。(二)新知探究1、演示天平,引出等式。(1)认识天平,了解平衡现象。师:今天老师带来了数学王国里一位新朋友,它也运用到了这种平衡原理,我们一起来认识它,请看—出示天平。师:了解天平吗?生谈谈对天平的了解。生1:天平是用来称物体的质量。生2:天平没有放东西的时候永远是平衡的。生3:天平称东西时以便放砝码、一边放物体。师:很棒!为了操作方便,使用天平一边是左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请看,它的指针指到刻度的正中,天平处于什么状态?生:平衡。师:天平可以称物体的质量,还可以判断两个物体的质量是否相等。(2)根据天平平衡现象写出等式。师:在天平左边放2个50克砝码,右边放1个100克砝码,此时天平又会是什么状态呢?生:平衡。师:平衡意味着什么呢?生:意味着左右两边的质量相等的。师:你能用一个式子把这种左右相等的关系表示出来吗?生:50+50=100师:说得不错!50+50(50×2)是天平左边两个砝码的质量,100是天平右边一个砝码的质量,天平平衡可以用等于号来连接,表示左右两边的质量相等。像这样表示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就是——等式。(板书:等式)刚才这位同学真是了不起,写出了一个等式。像这样的等式还有很多,谁来说说?学生举例。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沉浸在等式的海洋里了,那让我们回到天平上再来认识一些不一样的等式。2、演示天平,尝试写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1)称出杯子的质量,揭示已知数。师:请看(课件演示左边一个空杯子,右边100克砝码,天平平衡),这又说明了什么?生:杯子的质量就是100克。师:杯子的质量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一个已知数。(2)往杯子里倒水,引出未知数。师:接着往下看。(课件演示倒水)师:此时,水的质量你知道吗?生:不知道。师:不知道,那就是一个未知数。这个未知数可以用什么表示?生:x、y、z...师:如果水重x克,你可以用一个式子表示左右两边吗?生:100+x>100(3)调整天平,经历不平衡到平衡的过程。师:如果想要知识水的质量怎么办?生:添加砝码。师:好,添了。(课件演示添加一个100克砝码)行吗?生:不行,再添砝码。师:现在你可以用一个式子表示左右两边吗?生:100+x>200师:又添了。(课件演示再添加一个100克砝码)生:不行,太重了。师:那怎么办?生:换一个轻的试试。师:换轻的之前,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现在的左右两边吗?生:100+x<300师:现在可以了吗?(课件演示把一个100克的砝码换成一个50克的砝码)生:可以了。师:这时候你可以用一个式子表示左右两边吗?生:100+x=250师:“刚才,这些式子都是用天平称出来,结果出现了几种不同的情况”?学生:“两种,平和不平”。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