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地方高校军事理论和军事技能课程实效的研究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地方高校开设军事技能和军事理论学习课程是进行国防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激发大学生爱国热情,提高大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关键词:地方高校;军事理论和军事技能;课程实效近年,为了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国防教育,地方高校相继开设了军事技能和军事理论学习课程。那么,这些课程的开设对当代大学生思想素质及自身修养的提升有何积极影响?开设该课程的主要方式是什么?如何增强军事技能和军事理论课程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对几所地方高校进行了走访和调研。一、地方高校开设军事技能和军事理论课程的意义开设军事技能和军事理论课程是地方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重要形式,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提高大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全面提高其综合素质。可以促进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熟悉战争谋略,学习领导方法和艺术,并能从战略高度去观察、分析、设计和处理问题,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使大学生的智力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促进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使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进一步锻炼和巩固。有利于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培养大学生不怕苦累、勇于拼搏、坚韧不拔的良好心理品质。有利于大学生养成良好的作风,通过军事化集中管理,使大学生养成正规、严格、慎独的生活习惯;通过军事队列训练,培养大学生雷厉风行、整齐划一的作风和服从命令听指挥的意识;通过军事法制教育,增强大学生遵纪守法观念,加强其组织性纪律性;通过在班、排、连的集体形式的国防教育,培养大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二、地方高校开设军事理论课程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地方高校开设军事理论课程要立足实际,坚持普及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与应用相结合。具体来说,要围绕一条主线、突出三个重点。1.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军事理论教育的主线爱国主义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的核心,贯穿于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整个过程,加大保卫祖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发爱国主义热情的力度,使学生在接受军事理论教育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爱国情操和奉献主义。2.突出中国国防、军事思想、高科技战争三个重点军事理论课是一门综合性和普及性较强的军事知识课程,旨在系统地向大学生讲授国防史、现代国防、军事形势、军事思想、现代武器、现代军事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对理论知识教育,要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类,形成一个主干清楚、层次分明、各个部分相互联系的整体。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中国国防、军事思想、高科技战争三个方面的教育,使大学生掌握军事知识,认识战争规律,预知未来战争的特点。3.要创新军事理论课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军事理论课教学应遵照教育心理学的原则,增强教育主体交互性的观念,改变灌输式、说教式的教育方法,多采用引导式、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坚持理论讲授与直观教学相结合,借助投影、幻灯、录像和模型,广泛运用多媒体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视听效果,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要利用国防教育资源开展国防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大学生参观烈士陵园、革命遗址、博物馆等。还可以开展军民共建活动,由部队派出军官和军事训练员,把军营文化引入校园,以军人的高尚品格吸引、教育和影响大学生。三、地方高校开设军事技能课程的主要形式军事技能训练是目前地方高校进行大学生国防教育的主要途径。军事技能训练要内外结合、虚实结合、主辅结合,以改善军事技能培训的效果。1.内外结合军事技能训练采取在校内集中组织实施或在训练基地分批轮训的形式。军事技能训练主要包括解放军条令条例教育与训练,轻武器射击、战术、军事地形学和综合训练。通过军训使大学生了解掌握武器装备、技术器材工作原理及性能,并使大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强的毅力得到磨炼,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