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白公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课文中的7个生字:腔、掂、涟、漪、虑、属、宰。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白公鹅的特点。3.比较《白公鹅》和前一篇课文《白鹅》在写法上的异同之处,体会作者的语言特点,学习抓住特点写具体的方法。4、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具体描写,唤起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丰子恺的《白鹅》图和《白公鹅》课文插图(可用挂图、也可扫描制成课件)。老师课前阅读《白公鹅》后半部分内容,整体地了解白公鹅的形象,激起对白公鹅的喜爱与敬重,教学中就能更好地以教师的情激发学生的情。2.学生准备:认真学习《白鹅》,完成学习任务。有条件的同学可以留心观察白鹅或其他动物的外形及活动。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一、图画比较,导入新课1.出示图画(丰子恺画的白鹅),说说丰子恺先生笔下的这只白鹅有怎样的特点。2.出示图画(《白公鹅》文中的插图),说说图上这只白鹅是什么样,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3.两幅图描绘出白鹅的不同形象,不同的作家对白鹅也会有不样的描写。俄国作家叶‘诺索夫是怎样描写这只白鹅的?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课文,来认识这只白公鹅。(板书课题)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自读提示:边读边动笔,画出要求认读的字,借助课文中的拼音读准字音,标出不懂的词语,把课文读通;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交流初读情况:(1)认读生字词。腔调掂量涟漪无忧无虑属于主宰(2)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议。扫除理解障碍。军衔荣膺车辙细翎厮打耀武扬威腔调车辙涟漪勾当鱼饵禽类熬汤荣膺攀谈掂量率领厮打撕咬主宰泥泞凌乱径直慢条斯理耀武扬威指名朗读,正音,强调“勾当、率领、熬汤”等多音字。(2)有没有不理解的词语,交流解答。(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词素分析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词语,教师适时点拨引导。)预设:军衔:你知道哪些军衔?(元帅、将、校、尉、士)车辙:车轮轧过的痕迹;“南辕北辙”涟漪:从字形看,一定与什么有关?怎样的波纹?勾当:坏事情荣膺:联系上下文猜想意思,再想想每个字的意思,说说词语的意思。掂量:作动作,边做这个动作时还边想什么?于是引申出掂量的另一个意思:思考主宰:找到句子,读一读,猜想意思。白公鹅认为自己掌握、操控着整条河。(3)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课文主要写白公鹅走路的姿态和平时的活动这两方面的内容。(相机板书:步态活动)三、了解特点,丰富形象1.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白鹅?请大家默读课文,画画重点词,找找重点句。2.说说白公鹅留给你的印象(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词语。(派头十足)(威风凛凛)(耀武扬威)白公鹅(引人注目)(自由自在)3.白鹅的这些特点,你是从哪些地方读出来的,课文是怎样具体写的?再读课文,交流讨论。(在交流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学习重点句段。)(1)“派头十足”的特点。“它板正的姿势啦,步态啦,和别的公鹅攀谈时的腔调啦,全是海军上将的派头。”(体会拟人手法的形象运用,边读边想象白公鹅的“派头”。)比较朗读:去掉语气词“啦”,(“它板正的姿势,步态,和别的公鹅攀谈时的腔调,垒是海军上将的派头。”)体会作者语言的诙谐轻松。(2)“步态优雅…慢条斯理”的特点。①圈出落步时的动词,体会怎样把特点写具体。落步之前,它总要先把脚掌往上抬抬,再合上掌蹼,就像收起张开的扇面一样;然后摆一会儿这个姿势,再不慌不忙地把脚掌放到地上。(边读边想象,可结合观察丰子恺《白鹅》图,课文第63页。)②不同情形下的表现:走车辙凌乱而泥泞的路;狗追赶。(3)“自由自在”的特点。(通过活动来写具体)河上的活动。岸边的活动。(引导学生联系句子、课文插图和生活经验理解、想象白公鹅的活动。)4.这只白公鹅让人喜欢吗?(1)作者对白公鹅的情感怎样?你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①老师可参与交流讨论,引发思辨。如:“有多少次,它径直把我罐头筒里的鱼饵咽进了肚里,有时还拖走挂着鱼饵的钓绳。干这种勾当它从不偷偷摸摸,总是从从容容、不紧不慢的,因为它自认为是这条河的主宰。”这个句子是否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在交流讨论中让学生感受到作者无可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