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概论题目:试论科技工作者的伦理规范与现实意义学号:331601080036专业:控制工程姓名:白臻日期:2017年1月3日试论科技工作者的伦理规范与现实意义科学伦理道德源于对世界的科学认知,体现了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念,是科学界应该共同承担的社会责任和恪守的行为规范,是科学界继承、发展的文明传承,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结合。在二十一世纪,科技伦理的问题将越来越突出。核心问题是,科学技术进步应服务于全人类,服务于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的崇高事业,而不能危害人类自身。建立和完善高尚的科学伦理,尊重并合理保护知识产权,对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利用实行符合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的政策引导,是二十一世纪人们应该注重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一)科技工作者的伦理规范科技工作者是指现代社会中,以相应的科技工作为职业,实际从事系统性科学和技术知识的产生、发展、传播和应用活动的人员。分为科技共同体和技术共同体。科学共同体是从事智力劳动的职业群体,是在一定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下开展工作的,具有特殊的社会责任。英国皇家学会成立时,学会秘书长胡克在其起草的章程中明确指出,科学的目标有两层含义:其一,科学应致力于扩展确证无误的知识;其二,科学应为社会服务。由此,科学共同体的首要使命是扩展确证无误的知识,这决定了科学共同体应该要有相应的内部理想化的行为规范。1942年,科学社会学家默顿将科学共同体内部行为规范概括为普遍主义、公有主义、无私利性和有条理的怀疑主义,以此凸显科学所独有的文化和精神气质。进入20世纪下半叶以后,科学自身的发展特点以及社会运行机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科学从“纯科学”、“小科学”和“学院科学”嬗变为“应用科学”、“大科学”和“后学院科学”。这些都对科学共同体的行为规范产生了影响,导致他们可能会为了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而违反默顿“四原则”,产生一系列学术不端行为。鉴此,需要制定相应的科研诚信指南或行为规范,来指导和规范科学共同体的科学研究活动。科学共同体的研究伦理。从研究伦理的角度看,科学共同体在科学研究中,要对研究中的个人、动物以及研究可能影响到的公众负责,遵循“公众利益优先原则”。这就要求科学共同体的科研活动符合社会伦理和动物伦理的基本要求,人体试验应该尊重人类的尊严和伦理,动物试验遵循动物实验伦理,科学研究应该增进人类福祉。1999年7月1日布达佩斯世界科学大会通过并颁布的《科学和利用科学知识宣言》声明:科学促知识、知识促进步;科学促和平;科学促发展;科学扎根于社会和科学服务于社会。技术共同体的主体是工程师。工程师既是工程活动的设计者,也是工程方案的提供者、阐释者和工程活动的执行者、监督者,还是工程决策的参谋,在工程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社会的影响巨大。正因如此,工程师在工程技术活动中,应该遵循一定的职业伦理和社会伦理准则,应该承担对社会、专业、雇主和同事的责任,应该对工程的环境影响负有特别的责任,规范自己的行为,为人类福祉和环境保护服务。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公布的工程师伦理准则明确指出,工程技术活动要遵守四个基本的伦理原则:一切为了公众安全、健康和福祉;尊重环境,友善的对待环境和其他生命;诚实公平;维护和增强职业的荣誉、正直和尊严等。马克思认为,自由应该建立在非异化的技术基础之上,未来技术的社会发展目标应该是“它是人向自身、也就是向社会的既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目的是实现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的统一。这就从人类、社会、自然三者和谐发展的角度,为技术共同体的伦理规范指明了最高目标。(二)制定伦理规范的现实意义科研伦理是指人们在从事科研实践活动和科研成果应用过程中,对社会、自然关系的思想和行为准则,它规定了科研工作者在科技活动中和社会公众使用技术产品过程中所恪守的价值观念、社会责任和行为规范。这种观念和规范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思想的变化而变化。目前科研伦理主要参考针对德国、日本二战时惨无人道的人体试验制定的《纽伦堡法典》和《赫尔辛基宣言》。无限制地突破科研伦理可以带来科学的突飞猛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