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2、3并会应用.能力目标:2.培养学生对探讨性题目深入分析,扩展思维.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养成严谨科学的学习品质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析1.重点是判定定理的正确运用.2.难点是判定定理3的反向应用,即由面积比求相似比.3.疑点是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不等于相似比,而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在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类比全等三角形面积相等,得出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暂时不作否定,证明后再强调是“相似比的平方”以加深学生印象.三、教学方法探索方法.四、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叙述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1.(二)讲解新课让学生类比“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得出性质定理2.性质定理2: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同样,让学生类比“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得出命题.“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教师对学生作出的这种判断暂时不作否定,待证明后再强调是“相似比的平方”,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性质定理3: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注:(1)在应用性质定理3时要注意由相似比求面积比要平方,这一点学生容易掌握,但反过来,由面积比求相似比要开方,学生往往掌握不好,教学时可增加一些这方面的练习.(2)在掌握相似三角形性质时,一定要注意相似前提,如:两个三角个三角形是否相似,以此教育学生要认真审题.例1已知:如图5-48,△ABC∽△A′B′C′,它们的周长分别是60cm和72cm,且AB=15cm,B′C′=24cm,求BC、AB、A′B′、A′C′.此题学生一般不会感到有困难.补充例题有同一三角形地块的甲、乙两地图,比例尺分别为1∶200和1∶500,求甲地图与乙地图的相似比和面积比.教材上的解法是用语言叙述的,学生不易掌握,教师可提供另外一种解法.解:设原地块为△ABC,地块在甲图上为△A1B1C1,在乙图上为△A2B2C2.小结:(1)本节学习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2和性质定理3.(2)重点学习了两个性质定理的应用及注意的问题.(三)练习教材P.199中练习.补充练习:判断正误:(1)如果两个三角形周长之比是1∶2,那么它的面积之比为1∶4()(2)若两等腰三角形面积之比为9∶25,则它的底边之比为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