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一、选择题1.下列与铁元素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可用KSCN溶液检验Fe3+的存在B.铁的氧化物都能在高温下与Al发生铝热反应C.保存FeSO4溶液时应向其中加入少量铁粉D.向某溶液中加入氯水后再加入KSCN溶液,若呈血红色则证明原溶液含Fe2+解析:A项正确;因Fe的活泼性比Al弱,其氧化物与Al混合在高温下可发生铝热反应,B项正确;因Fe2+易被氧化为Fe3+,故保存FeSO4溶液时加入铁粉防止Fe2+被氧化,C项正确;因氯水具有强氧化性,可将Fe2+氧化为Fe3+,若溶液中含Fe2+、Fe3+或Fe2+和Fe3+,加入氯水后再加KSCN溶液,都会呈血红色,故D项错误。答案:D2.已知a、b、c、d、e分别是Cu、Ag、Fe、Al、Mg五种金属中的一种。实验测得其分别具有以下性质:①a、c均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②b与d的硝酸盐反应,置换出单质d;③c与强碱反应放出气体;④e的最高价阳离子遇KSCN溶液显血红色。由此判断a、b、c、d、e分别是()A.Fe、Cu、Al、Ag、MgB.Al、Cu、Mg、Ag、FeC.Mg、Cu、Al、Ag、FeD.Mg、Ag、Al、Cu、Fe解析:此题考查了金属的性质与其活泼性的关系。首先观察四个选项,b、d是铜和银两种,根据其性质②可知b是铜,d是银。排除D选项;根据性质③,c能与强碱反应放出气体,故c为铝,排除B;根据性质④,e的最高价阳离子遇KSCN溶液显血红色,可知e为铁,答案选C。答案:C3.周辉《清波杂志》卷十二:信州铅山胆水自山下注,势若瀑布,用以浸铜,铸冶是赖,虽干溢系夫旱涝,大抵盛于春夏,微于秋冬。古传一人至水滨,遗匙钥,翌日得之,已成铜矣。这里的胆水是指()A.CuSO4溶液B.FeSO4溶液C.氨水D.NaCl溶液解析:胆水,古称含胆矾的水,用以炼铜。故胆水是指CuSO4溶液。答案:A4.某溶液中可能存在Mg2+、Fe2+、Fe3+,加入NaOH溶液,开始时产生白色絮状沉淀,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有Fe2+存在,一定没有Fe3+、Mg2+B.一定有Fe3+存在,一定没有Fe2+、Mg2+C.一定有Fe3+存在,可能有Fe2+,一定没有Mg2+D.一定有Fe2+存在,可能有Mg2+,一定没有Fe3+解析:由于加入NaOH溶液后,无红褐色沉淀,只有白色絮状沉淀,故一定没有Fe3+。由于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故一定有Fe2+,无法从现象中判断Mg2+是否存在,故可能含有Mg2+。答案:D5.印刷电路板是由高分子材料和铜箔制成的,刻制印刷电路时,要用FeCl3作为“腐蚀液”,生成CuCl2和FeCl2。若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Cu2+和Fe3+的浓度恰好相等。则已反应的Fe3+和未反应的F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1∶1B.1∶2C.3∶2D.2∶1解析:FeCl3与Cu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Cl3+Cu===CuCl2+2FeCl2,由化学方程式得出参加反应的FeCl3的物质的量为生成的CuCl2的物质的量的2倍。因为反应后的溶液中Cu2+和Fe3+的浓度相等,即二者的物质的量相等,所以已反应的Fe3+和未反应的F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答案:D6.用一定量的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及足量的CuO制成单质铜,有人设计以下两种方案:①Fe――→H2――→Cu②CuO――→CuSO4――→Cu若按实验原则进行操作,则两者制得单质铜的量的比较中,正确的是()A.①多B.②多C.相等D.无法判断解析:①中在H2还原CuO之前应先通入一段时间的H2,故②中制得的单质铜较多。答案:B7.已知A、B、D、E均为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所示(部分产物略去),则下列有关物质的推断不正确的是()A.若A是AlCl3溶液,E可能是NaOH溶液B.若A是CuO,E是碳,则B为COC若A是NaOH溶液,E是CO2,则B为NaHCO3溶液D.若A是铁,则E可能为Cl2解析:无论Cl2是否过量,Cl2与Fe反应的产物都是FeCl3,不符合转化关系。答案:D8.55g铁铝混合物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的H244.8L,则混合物中铁和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1∶1B.1∶2C.2∶1D.2∶3解析:标准状况下44.8LH2的物质的量为n(H2)==2mol。设混合物中含有Fe、Al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根据质量关系及电子转移守恒可得:解得x=0.5mol、y=1mol,n(Fe)∶n(Al)=0.5mol∶1mol=1∶2。答案:B9.在相同体积的3mol·L-1的FeSO4溶液和1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