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仿真热身练(九)(时间:60分钟满分:7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国语》讲“祀,国之大节”。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A.农具B.礼器C.食具D.货币解析:选B依据材料商周时期青铜器被视为“政治的权力”,而礼器是政治权力的象征,故B项正确。2.下列是已经发现的甲骨文中的部分文字,其中直接描述分封制度的是()A.四手共抬一物件B.巡行以卫城安全C.阡陌纵横之农田D.执干戈以卫社稷解析:选D分封制是周王分封诸侯,镇守边疆拱卫王室的制度,故执干戈以卫社稷与其相符,故D项正确;四手共抬一物反映出大家同心,与分封制的目的“拱卫王室,以藩屏周”不符,故A项错误;巡行以卫城安全,与分封制内容不符,故B项错误;阡陌纵横的农田反映的是井田制,与分封制这一政治制度不符,故C项错误。3.某同学搜集到唐朝晚期的两则史料,一则是关于唐文宗禁止京城夜市的诏令,另一则史料中有“锦江(成都)夜市连三鼓(三更)”的记载。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A.市的管理落后于新形势B.南方夜市比北方发达C.市已经突破时空的限制D.夜市已经与早市相连解析:选A依据材料唐朝晚期同时并存的“唐文宗禁止京城夜市的诏令”“夜市连三鼓(三更)”得出市的管理落后于新形势,故A项正确;材料中并未体现南北方夜市的比较,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市冲破时空的限制是在宋代,与题干要求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夜市与早市相连,故D项错误。4.贞观初,唐太宗下敕征兵年十八以下之体壮者,但门下给事中(掌审议政令之事)魏征拒之,遂无果。此事说明()A.兵部隶属门下省B.门下省独掌大权C.唐太宗大权旁落D.君权受相权制约解析:选D依据题干中“魏征拒之,遂无果”说明君权受相权的制约,故D项正确;A、B、C三项不符合题意。5.明清时期描写英雄传奇的小说汗牛充栋。其中,为此类作品创作树立楷模的是()A.《西游记》B.《儒林外史》C.《水浒传》D.《红楼梦》解析:选C《水浒传》开英雄和武侠小说的先河,故C项正确。《西游记》是神魔小说的典范,故A项错误;《儒林外史》是长篇讽刺小说的开山之作,故B项错误;《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批判现实主义的巨著,故D项错误。6.考古发现了不少西汉纸,如西汉初期的甘肃放马滩纸、西汉中期的陕西灞桥纸和甘肃悬泉纸、西汉晚期的甘肃旱滩坡纸等。《后汉书》则记载蔡伦“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对此解释最合理的是()A.蔡伦改进造纸术不可信B.造纸术的发明不晚于西汉C.纸是西汉主要书写用品D.造纸术应是由西向东传播解析:选B依据材料在西汉初期、中期和后期都有考古发现纸的记载,说明我国造纸术的发明不晚于西汉,故B项正确。《后汉书》中记载了蔡伦改进造纸术的内容,不能说明其不可信,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未说明纸的用途,故C项错误;材料中未涉及纸的传播,故D项错误。7.在谈论清初风气时,梁启超说“清初之儒,皆讲‘致用’”;《清史稿》载“炎武之学,大抵主于敛华就实”;陈独秀也说“夫利用厚生,崇实际而薄虚玄,本吾国初民之俗”。这表明明末清初()A.满清政策抑制了新的经济因素出现B.儒学正统地位的丧失导致逐利盛行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影响了学术风气D.思想界提倡“经世致用”的务实学风解析:选D根据材料“皆讲‘致用’”“敛华就实”结合所学可知,“经世致用”主张成为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主流,故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新的经济因素”的相关信息,故A项错误;儒学正统地位是在新文化运动中而非清初丧失的,故B项错误;“资本主义经济”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故C项错误。8.雍正帝曾令宫廷画师精心绘制《耕织图册》,图中的主要人物,如农夫、蚕妇等都被画成他本人及其家眷的容貌。这一做法体现出的经济思想形成于()A.西周B.战国C.秦代D.清代解析:选B材料中雍正帝的做法体现了他重视农耕的思想,这一思想源于我国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而这一政策产生于我国战国时期,故B项正确。9.19世纪60年代,江浙地区出现了“蚕事乍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