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酸[学习·理解]1.下列物质中不能用来区分乙酸、乙醇、苯的是()A.金属钠B.溴水C.Na2CO3溶液D.紫色石蕊溶液答案B解析A项,钠与乙酸反应快于钠与乙醇的反应,苯不与Na反应;B项,溴水与乙醇、乙酸互溶,与苯萃取而使水层颜色变浅,B项不能;Na2CO3溶液与乙酸放出CO2气体,与乙醇混溶,与苯分层,C项可区分;紫色石蕊溶液与乙酸混合变红,与乙醇混溶,与苯分层,D项可区分。2.下列关于乙酸性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强,所以它可以跟碳酸盐溶液反应,产生CO2气体B.乙酸分子中含有碳氧双键,所以它能使溴水退色C.乙酸在温度低于16.6℃时,就凝结成冰状晶体D.乙酸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答案B解析碳氧双键不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B错误。3.下列有关生活中的醋酸,其中主要利用了醋酸酸性的是()①醋酸不小心滴到大理石桌面上,桌面失去光泽②熏醋可一定程度上防止流行性感冒③醋可以除去水壶上的水垢④用醋烹饪鱼,除去鱼的腥味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答案A解析醋酸与CaCO3反应:CaCO3+2CH3COOH―→(CH3COO)2Ca+CO2↑+H2O,体现了乙酸的酸性;水垢的主要成分是CaCO3和Mg(OH)2,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强,所以可以与水垢反应,体现出乙酸的酸性;熏醋主要是利用了其杀菌消毒的特性;做鱼的时候一般要放料酒,除去鱼的腥味。4.下列物质都能与Na反应放出H2,其产生H2的速率排列顺序正确的是()①C2H5OH②CH3COOH溶液③H2OA.①>②>③B.③>①>②C.③>②>①D.②>③>①答案D解析Na与H2O反应比与C2H5OH反应剧烈,故反应速率③>①,CH3COOH部分电离,溶液显酸性,H2O只有极微弱的电离,显中性,故反应速率②>③,所以反应速率大小为②>③>①,故选D。5.苹果酸的结构简式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决定苹果酸性质的原子团有2种B.1mol苹果酸可与3molNaOH发生中和反应C.1mol苹果酸与足量金属Na反应生成1molH2D.HOOC—CH2—CH(OH)—COOH与苹果酸互为同分异构体答案A解析6.下列关于酯化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答案B解析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A不正确;乙酸与乙醇酯化反应的实质是7.乙酸分子中的氧都是18O,乙醇分子中的氧都是16O,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物中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22B.20C.18D.16答案B解析[应用·实践]8.若乙酸分子中的氧都是18O,乙醇分子中的氧原子都是16O,则乙酸与过量的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一段时间后,分子中含有18O的物质有()A.1种B.2种C.3种D.4种答案C解析9.如图为实验室制取少量乙酸乙酯的装置图。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向a试管中先加入浓硫酸,然后边摇动试管边慢慢加入乙醇,再加入冰醋酸B.试管b中导气管下端管口不能浸入液面的原因是防止实验过程中产生倒吸现象C.实验时加热试管a的目的之一是及时将乙酸乙酯蒸出,使平衡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移动D.试管b中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吸收随乙酸乙酯蒸出的少量乙酸和乙醇答案A解析应把浓H2SO4逐滴加入到乙酸和乙醇的混合物中,A项错误;导气管不插入饱和Na2CO3溶液中,防止倒吸,B项正确;乙酸乙酯被蒸出降低产物浓度,平衡正向移动,C项正确;随乙酸乙酯蒸出的乙酸与Na2CO3反应;同时也吸收被蒸出的乙醇,D项正确。10.下图是分离乙酸乙酯、乙酸和乙醇混合物的实验操作流程图。在上述实验过程中,所涉及的三次分离操作分别是()A.①蒸馏②过滤③分液B.①分液②蒸馏③蒸馏C.①蒸馏②分液③分液D.①分液②蒸馏③结晶、过滤答案B解析乙酸和乙醇均在下层,乙酸乙酯在上层,分液后将下层液体A蒸馏,可将乙醇蒸出,然后在乙酸钠中加入H2SO4使之反应生成乙酸,再将乙酸蒸出。11.有机物M的结构简式为,下列有关M性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M与金属钠完全反应时,二者物质的量之比为1∶2B.M与碳酸氢钠完全反应时,二者物质的量之比为1∶1C.M与氢氧化钠完全反应时,二者物质的量之比为1∶2D.M既能与乙酸反应,又能与乙醇反应答案C解析M与Na完全反应时每摩尔—COOH、—OH各消耗1molNa,A项正确;只有1mol—COOH与1molNaHCO3反应,故B项正确;1mol—COOH消耗1molOH-,—OH不与OH-反应,C项错误;M中既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