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提升练(六)一、选择题1.图一、二、三是有关美国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漫画,对此解读不符合当时社会状况的是()A.生产严重过剩B.通货膨胀严重,百姓无力购买商品C.失业加剧贫困,社会购买力下降D.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解析A项符合图三反映的状况,C项符合图二反映的状况,D项符合图一反映的状况。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中物价下跌而不是上涨,没有出现通货膨胀现象,B项不符合当时的社会状况。答案B2.下图改编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德国开始步入欧洲强国之列B.经济危机使英国丧失了世界霸主地位C.苏联成功度过经济危机实现了工业化D.美国在世界经济中仍占据着关键地位解析图表显示,美国制造业所占的份额虽然总体上下降,但与其他各国相比仍然最高,说明美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仍居于关键地位。A项错误,德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已是欧洲强国;英国整体波动不大,并弱于美、德、苏,说明早已丧失了世界霸主地位,B项错误;苏联并未卷入当时的经济危机,C项错误。答案D3.富兰克林·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利用“炉边谈话”向人民阐释其施政方针的总统。在“新政”期间,罗斯福“炉边谈话”的内容最有可能的是()A.主张推行计划经济模式B.阐释福利国家所带来的弊端C.解读《全国劳工关系法》D.展望“新经济”时代的奇迹解析罗斯福新政是在坚持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并非推行计划经济模式,排除A项;福利国家出现在二战后,故排除B项;“新经济”时代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可排除D项;罗斯福新政时,颁布《全国劳工关系法》,保护了劳工权利,故C项符合题意。答案C4.如图所示现象出现的最可能的原因是()A.德国汽车出现了质量问题B.燃料不够,用马拉作动力C.兴起了一种新的旅游形式D.提倡低碳生活,保护环境解析注意题目中的时间“1973年”。这一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阿拉伯国家团结一致,它们以石油作为武器,大幅度提高原油价格,引发“石油危机”。石油危机又引发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危机。图片中德国“马拉汽车”即是石油危机的反映。A与史实不符;C、D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B项符合题意。答案B5.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陷入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困境,一个重要原因是()A.美国无法保持和苏联竞争的势头B.世界经济朝着区域集团化方向发展C.阿拉伯国家采取有效措施联合斗争D.美国实行了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的主张解析本题考查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危机,这场经济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是西亚阿拉伯国家提高石油价格,引发美国石油危机,生产成本上升。A项属于这次危机造成的影响,并非原因;B项,美国经济危机并不是区域集团化发展的产物;D项是经济危机发生后为摆脱危机所采取的应对措施,由此排除A、B、D。C项正确。答案C6.1933年罗斯福实行新政后,美国商品获得了更大的海外市场,国内商品价格也有一定提高,债务人特别是农民的债务负担减轻了将近一半。对这些变化起直接作用的新政措施是()A.整顿财政金融B.调整农业结构C.复兴工业生产D.实行社会救济解析联系罗斯福新政:美国政府通过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等整顿财政金融的措施,增加了美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力,也使得农民等债务人的负担大大减轻结合题干中的“海外市场”,“农民的债务负担减轻”等关键信息,可知本题正确选项为A项。B、C、D三项材料均未体现。答案A7.1945年英国工党上台执政后,大力推行社会福利等政策,目的是为了()A.强化自由放任主义B.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C.减轻政府财政负担D.改变资本主义性质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政府推行的社会福利政策,是这一时期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的具体表现之一,选择B项。A项是20世纪20年代末经济危机爆发后胡佛政府的措施,C、D两项叙述错误。答案B8.如图所示的曲线反映罗斯福新政前后的()A.农产品价格的波动B.社会失业率的起伏C.银行倒闭数量的变化D.公共工程投资额的增减解析A、D只要从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去分析即可排除。B失业率在新政后迅速下降,这与史实不符。联系新政中整顿金融的措施,C是合理的选择。答案C9.193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