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检测题新人教版必修2(含解析)(时间:45分钟分值: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设想是:“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和货币”。苏俄实施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马克思的设想最大的不同是()。A.实施的条件B.所有制结构C.经济管理模式D.产品分配方案解析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是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的,而苏俄当时却是一个小农经济占优势的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看出其与马克思所设想的社会主义的实施条件是不同的。答案A2.1919年俄国1普特(重量单位)粮食的价格:国家零售价为30卢布,黑市价格为200卢布但农民必须以6卢布的价格卖给国家。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俄国发生了严重的自然灾害B.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D.斯大林集权专制解析1918~1921年,在三年国内战争时期,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国家以低价购买农民的余粮。答案B3.苏维埃政权颁布的法令规定:“必须实行国家的粮食垄断,即绝对禁止任何人的粮食贸易……绝对禁止任何人保存和隐藏粮食。”这一措施实行于()。A.1917年十月革命时期B.三年国内战争时期C.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D.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解析材料表明,苏俄取消自由贸易,实行余粮收集制,反映的是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它实行于三年国内战争时期。答案B4.苏俄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变到新经济政策,其主要原因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遭到农民的坚决反对B.社会主义革命任务完成C.苏俄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实际D.列宁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发生转变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局限性反映出,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局限性,而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反映了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发展水平,所以政策的调整实际是生产关系的调整,是从苏俄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实际出发的。答案C5.“……乃是人类第一次以国家调节市场的尝试。”材料中省略号部分所指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罗斯福新政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国家向农民强制征收粮食,统一配发物资。新经济政策在1921年实行,两者的最大区别是,前者想越过资本主义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后者则是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情况下,利用资本主义,通过市场渐进地过渡到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1978年改革开放后逐步形成的,罗斯福新政在1933年开始实行。答案B6.1921年,某国规定:对于那些基本上不需要国家从储备中拨给原料、燃料和粮食的中小企业给以支持。允许把国家企业租让给私人、合作社、劳动组合和公司。这个国家是()。A.苏俄B.美国C.中国D.英国解析注意关键词:1921年,从材料可以看出,这一规定允许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把一些企业给本国或外国资本家经营,这属于新经济政策的内容。答案A7.“我们承认自己对农民是负了债的。我们用纸币从他们那里换来粮食,我们向他们借的,我们应当偿还这笔债务,恢复了我们的工业以后,我们一定要偿还。”为此,当时苏俄政府()。A.实行余粮收集制B.实行粮食税政策C.实行农业集体化D.取消义务交售制解析材料反映苏俄政府取消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实行粮食税,以偿还农民的债务。答案B8.列宁曾这样说到,“如果我们建立了充分经济核算的托拉斯和企业,但又不会用精打细算的商人的方法充分地保证我们的利益,那我们还是道道地地的大傻瓜”,列宁的意图是()。①要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②要借用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③共产党人也要学会经商④要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①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列宁主张以商品经济的方式发展经济,这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由此可以排除①,从而排除A、B、D三项。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答案C9.有人认为,苏联发明了“在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靠人力劳动投资,迅速跨过工业化阶段的无情的国家公式”,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