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后课时作业[学业达标]1.东汉末年,名教虚伪,玄学兴起。玄学家以《老子》《庄子》《周易》为依据,表达思想和寄托精神。在理学兴起前,许多士大夫醉心于此。魏晋玄学出现的背景是()A.老庄学说的思辨性受到重视B.九品中正制重视德行才能C.儒家学说一度失去正统地位D.门阀政治受到了冲击挑战答案A解析材料“玄学家以《老子》《庄子》《周易》为依据,表达思想和寄托精神”体现了道家学说仍有市场,其思辨性得到重视,故A项正确。B项与材料无关,故排除;魏晋时期儒家学说仍占统治地位,只是受到了佛道的挑战,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门阀政治阻断了许多士大夫的仕途,因此他们转向玄学寻求精神寄托,这并没有冲击门阀政治,故D项错误。2.下列反映隋唐时期儒学发展的史实是()A.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儒学家提倡复兴儒学B.封建帝王重视儒家,开始建立太学,传授儒家思想C.儒学失去了在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D.儒学吸收佛、道思想,形成新的体系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隋唐时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唐时期统治者奉行儒、道、佛三教并行政策,儒学家提倡复兴儒学,故A项正确。B项是在西汉时期,排除;隋唐时期儒学仍然在传统文化中占据主流地位,故C项错误;D项是在宋明时期,排除。3.伊斯兰教的创立者穆罕默德(约570年~632年)曾说:“求学问尤当去中国”。这是因为中国当时()①已发明了火药②已发明了造纸术③诗歌繁荣④编修了《唐本草》A.①③④B.②③④C.②③D.①③答案C解析穆罕默德632年去世,这时是贞观年间,火药是唐朝中期发明的,①错误;造纸术是东汉改进,②正确;科举制考查诗歌,造成诗歌的繁荣,③正确;唐高宗修《唐本草》,当时穆罕默德已经去世,④错误。故选C项。4.下列叙述中,唐诗兴盛的原因有()①社会经济的繁荣②庶族地主阶级登上政治舞台③科举取士和帝王提倡④民族交融和频繁的中外交往A.①②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文学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在思想文化方面的反映,唐诗兴盛的原因要从政治经济基础等方面去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②③④都是原因。故选D项。5.“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首唐诗属于哪个流派()A.边塞诗B.田园诗C.浪漫主义D.现实主义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诗为边塞诗派王昌龄所作,歌颂前线将士不畏牺牲、舍身殉国的豪情,故A项正确。田园诗描写美好的乡村生活和自然风景,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浪漫主义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现实主义如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客观性较强,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6.佛教与中国有着不解之缘,两千多年来,佛教在中国发展的同时,渗入到中国社会各个阶层,是中国传统文化史上浓重的一笔。下列图片中体现佛教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的是()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佛教于西汉末时传入,石窟艺术综合了雕塑和绘画的特点,龙门石窟是石窟艺术的代表,它在继承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的基础上,又吸收了外来的佛教艺术,D项符合题意。A项“春秋莲鹤方壶”铸造于春秋时期,此时佛教尚未传入,故排除;书法是中国特有文化,排除B项;C项反映的是河西走廊的生活情境,不是中原文化,排除。7.中国古代科技巨匠不计其数,祖冲之、贾思勰二位科学家的共同点是()①都生活在北朝②注重实践③都在数学领域取得了领先世界的成就④在科学研究中刻苦钻研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祖冲之生活在南朝、贾思勰生活在北朝,贾思勰的主要贡献是在农学领域,因此①③不是“共同点”,排除含有①或③的A、B、C三项;二位科学家都注重实践,都有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故D项正确。8.现在流行的影视穿越剧,因其许多剧情与历史事实不符,而遭到不少学者批评。下列电视剧情节中可能符合史实的是()A.唐玄宗派玄奘西行天竺B.张仲景在写《千金方》C.白居易的诗用雕版印刷刻印D.王羲之点评颜真卿的书法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玄奘西行是在贞观年间,与玄宗无关,故A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