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新文化运动到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一、选择题年题组1.(·江苏单科·7)“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考点】新文化运动【解析】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辨析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从题干材料: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可以判断题干的观点是新文化运动继承并发展了旧文化。ABC是.对题干材料的错误解读,在题干材料中无法体现这些信息。故正确答案选D。【答案】D2.(·海南单科·16)从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曲折的历程。整个过程体现了近代中国()A.学习西方就是对封建制度的不断否定B.学习西方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C.内忧外患交织促进了学习西方的深化D.发展资本主义是学习西方的主要目的【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解析】林则徐开眼看世界,洋务派学习西方科学技术都没有对封建制度的否定,排除A。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是向西方学习之后,排除B。学习西方的目的是寻求强国御辱之道,实现富国强兵,排除D。【答案】C3.(·上海单科·25)保守派、维新派和激进派都有机会争一日之短长。背后拖着长辫,心里眷恋帝制的老先生与思想激进的新人物并坐讨论,同席笑谑。这一场景最可能发生于()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考点】新文化运动的勃兴【解析】“”新文化运动时期,蔡元培主持之下的北京大学,倡导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使各种社会思潮学生中间流传,各种思想的代表人物汇集一处,激烈争论,各不相让。故选D。【答案】D年题组1.(·福建文综卷·17)学者殷海光在论及五四运动时,认为它以iconoclasm(打倒偶像)和enlightenment“”(启蒙)为动力,是一场中国知识最光荣的运动。在他看来,这场运动主要倡导()A.自强与求富B.进化与革新C.改良与革命D.民主与科学【解析】注意题干五四运动时,不是指的五四运动,是一个大概念,这个场知识最光荣的运动是指新文化运动,打倒偶像要求民主,不要个人崇拜,启蒙要科学,不迷信,具有理想思考判断的精神。其他选项不符合材料。【答案】D2.(·上海单科卷·22)“一切传统均不再神圣。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唯物主义、实……验主义以及最新的布尔什维克主义,”均找到支持者。上述情景出现于()A.戊戌变法时期B.清末新政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解析】“”新文化运动较为彻底地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一切传统均不再神圣;同时宣传了西方的民主和科学,因此新文化运动时期西方的各种学说得到迅速传播,一部“”分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布尔什维克主义找到支持者。【答案】D年题组1.(·天津文综·5)《新青年》创刊即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尽管如此,民主与科学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这主要因为民主与科学是()A.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B.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C.西方兴起的历史经验D.倡导文学革命的需要【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意在考查考生正确理解历史概念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尽管新文化运动时期专门论述民主和科学的文章不多,但其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利用民主和科学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所以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答案】A2.(·浙江文综·16)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A“”.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解析】“徐志摩24”岁以前,即1920年以前,这是做此题的前提。由此判断A错误,因为1917“”年胡适和陈独秀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