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天当今世界的格局高考频度:★★★★☆难易程度:★★★☆☆(2018年江苏卷)20世纪60年代末,在世界贸易总额中,西欧国家仅欧共体六国所占比例就超过39%,美国同期从1957年的20.9%下降到15.1%。在世界工业生产中,1951年至1970年,西欧所占比例由20.8%升至28.6%,美国同期则由48.6%降至37.8%。据此可知,西欧经济的发展A.促进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B.强化了欧洲为主导的世界格局C.缓和了西欧国家与美国的矛盾D.推动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演进【参考答案】D【解题必备】一、走向联合的欧洲1.背景(1)欧洲统一的思想源远流长。实现欧洲各国的联合,建立统一的欧洲,这是欧洲早已存在的一种思想。(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丧失了世界经济和政治中心的地位。支持欧洲统一的舆论重新兴起,为欧洲一体化的实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3)“冷战”时期国际政治形势的推动。美苏争霸使西欧国家认识到密切联系、加强合作的必要性。(4)经济发展的需要。这是欧洲一体化的根本动因,只有加强联合,才能增强地区综合经济实力。(5)欧洲国家拥有相似的文化价值观,为欧洲走向联合提供了可能性。(6)法德和解,为欧洲一体化创造了条件。2.过程(1)1950年舒曼计划的提出。(2)1951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六国签订《巴黎条约》,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3)1957年签订《罗马条约》,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4)1967年三个共同体合并为一个机构——欧洲共同体。3.目标:争取在资金、技术、劳务、人员之间进行自由交流,以促进成员国经济的共同发展。4.影响(1)促进了欧共体国家经济的发展,客观上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2)促进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3)促成欧共体成员国在外交上的独立性,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4)使世界政治力量发生变化,冲击了两极格局,推动了世界的多极化趋势。二、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崛起的原因1.崛起的原因(1)推行比较广泛的民主化改革,消除了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2)美国的扶持。(3)有利的国际环境:朝鲜战争为日本商品进入世界市场敞开了大门。(4)高度重视科技与教育,把发展经济放在首要位置。(5)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6)加大政府投资,充分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引进大量先进技术。2.表现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3.影响(1)日本改变了战后初期向美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开始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2)使得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出现了多极化趋势,形成了美国、日本、欧洲三足鼎立的局面。(3)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促使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三、不结盟运动1.兴起的背景(1)二战后许多国家获得了民族独立,为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奠定了政治基础。(2)1955年召开的亚非国际会议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涨。(3)为摆脱美苏争霸和维护国家独立,新独立的亚非国家相互团结和支持。2.兴起的标志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不结盟运动正式兴起。3.特点(1)奉行非集团、不结盟政策。(2)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是其行动纲领。(3)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是其重要任务。4.作用(1)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第三世界国家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2)推动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3)有力地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四、中国的振兴1.过程(1)1949年10月至1956年底,恢复发展国民经济,“一五”计划超额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2)1956年底到1966年6月,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发展。(3)1978年12月以来,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中国经济开始腾飞。2.影响成为第三世界的“领头羊”,国际地位显著提高,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五、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1.东欧剧变(1)原因①沿袭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长期受制于苏联;②东欧各国的改革成效不大,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③受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的影响;④西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