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真模拟试卷(一)(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中国各省的简称来源多种多样,浙江简称“浙”,来源是钱塘江的古称,那么山东简称“鲁”、山西简称“晋”,其来源是()A.武王伐纣B.西周分封C.春秋争霸D.山川地形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西周主要封国燕、鲁、晋、卫、齐、宋。齐、鲁相当于今天的山东地区,晋相当于今天的山西。结合材料山东简称“鲁”、山西简称“晋”可知,其来源于西周分封制,武王伐纣、春秋争霸、山川地形与材料无关,选择B项符合题意。2.白寿彝对宗法分封制曾作如此评价:“从政治上讲,一国无二君;从宗法上讲,一庙无二祭主。”这表明宗法分封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家国同构B.神权统治C.等级森严D.中央集权答案A3.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多转向实用,礼器的比例减少。这主要反映出()A.传统统治秩序遭到破坏B.生产力发展导致社会需求增多C.青铜铸造技术有根本性突破D.青铜艺术的平民化答案A解析春秋时期以前,青铜器多为祭祀用和贵族专用,代表尊贵,但春秋时期以后,宗法制瓦解,不论尊卑都可以使用,说明传统统治秩序已遭到破坏,故A项正确;生产力的发展与青铜“礼器的比例减少”不相符,故B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青铜技术并无根本性突破,故C项错误;“青铜多转向实用”与青铜艺术平民化不相关,故D项错误。4.秦朝在平定六国的基础上,对周边地区实施政治控制,不仅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范围,而且推动了()A.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B.朝贡体系的形成C.地方行政三级管理局面的形成D.郡国并行局面的形成答案A5.以下两图的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图一图二A.中央集权加强B.中央官制简化C.君主专制强化D.行政效率提高答案C解析图一到图二反映了三省的废除,相权的取消,皇帝直接控制六部,体现了君主专制的强化,与中央集权无关,故A项错误,C项正确;中央官制的简化和提高行政效率都是表面的现象,不是本质,故B、D项错误。6.作为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下列农作物最早由中国培植的是()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D解析玉米原产于美洲,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传到亚欧大陆,故①错误;河姆渡遗址出土碳化稻谷,故②正确;小麦是从西域引进中国的,故③错误;中国是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7.“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此工具名称是()A.耧车B.翻车C.筒车D.曲辕犁答案D解析耧车是播种工具,与材料无关,故A项错误;翻车是灌溉工具,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筒车是灌溉工具,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了此工具非常灵活,可以自由调节犁耕的深浅,符合曲辕犁的特征,故D项正确。8.从西汉中期耦犁推广以来,中国古代的农业工具不是向大型、高效发展,而是逐步被改造得比较轻便灵巧。这说明古代农具()A.已经达到定型阶段B.逐步走向停滞落后C.适应小农经济需要D.严重制约农业发展答案C解析古代农具不断发展变化,定型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农具的轻便和灵巧不能说明农具走向停滞和落后,是与中国小农经济的发展相适应,故B项错误,C项正确;农具的轻便和灵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故D项错误。9.“绢帛绫绸叠满箱,将来裁剪做衣裳。公婆身上齐完备,剩下方才做与郎。”诗句中这些纺织产品的主要用途是()A.自我消费B.对外出售C.交纳赋税D.捐赠礼品答案A解析“公婆身上齐完备,剩下方才做与郎”体现了衣服主要是自我消费,材料没有涉及对外出售、缴纳赋税和捐赠礼品,A项符合题意。10.为探究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状况,某同学搜集的史料如下图,其中属于第一手史料的是()A.《水浒传》B.《清明上河图》C.《农书》(宋)D.《宋词三百首》答案B解析《水浒传》描述的是北宋时期江湖好汉聚义的故事,故A项错误;《清明上河图》展示了北宋都城商业繁华的街景,故B项正确;《农书》是对宋代农业技术的介绍,故C项错误;《宋词三百首》体现了宋代文学的繁荣,故D项错误。11.“大一统”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形态。以下“天下”的含义明显与其他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