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Ⅰ卷)2016年高考历史押题预测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4.汉人桑弘羊云:“往者豪强大家,得管山海之利,采铁石鼓、煮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大抵尽收流放人民也,远去乡里,弃坟墓,依倚大家,聚深山穷泽之中,成奸伪之业,遂朋党之权。”桑弘羊意在强调()A.商业发展容易导致土地兼并严重B.商业社会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C.商业繁荣不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D.富商大贾极易成为影响国家集权的社会实体【答案】D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经济政策·重农抑商25.宋瓷艺术以其端庄典雅、清新质朴、含蓄隽永的美学特征著称于世,与唐瓷的恢宏富丽、恣纵豪放形成鲜明的对照。宋瓷的这种艺术风格得益于()A.商品经济发展使社会生活丰富多彩B.开明的对外政策促使文化兼容并蓄C.理学形成促进人们对人生韵味的追求D.文学艺术世俗化促使审美优雅化【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能力。思维过程是宋瓷艺术风格与唐瓷的不同,材料信息是“端庄典雅、清新质朴、含蓄隽永”,结合所学知识,AB项所述现象在唐朝已经出现;D项“文学艺术世俗化”在题干中无从体现;联系理学对人的道德、修为、情怀等方面的影响,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考点:古代中国思想·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宋明理学26.《清太祖实录》记载:努尔哈赤曾对自己身后国家政治制度提前作出安排“继朕而嗣大位者,毋令强梁有力者为也……且一人纵有知识,终不及众人之谋,今命尔八子为八和硕贝勒,同心谋国,庶几无失。尔八和硕贝勒内择其能受谏而有德者,嗣朕登大位。若不能受谏,所行非善,更择善者立焉。……”这一安排()A.形成了君主与大臣相互制约的局面B.奠定了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基础C.顺应了民主取代专制的历史趋势D.遵从了“禅让制”的古代传统【答案】B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27.1901年,梁启超在《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一文中指出:“两平等者相遇,无所谓权力,道理即权力;两不平等者相遇,无所谓道理,权力即道理也”。梁启超意在()A.说明国际社会中没有道理可讲B.阐释道理是平等与权力的基础C.强调民族平等有利于世界进步D.激发国民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思想,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能力。注意材料信息“两平等者相遇,无所谓权力,道理即权力;两不平等者相遇,无所谓道理,权力即道理也”,大意是说在国际社会里弱国无外交,意在激发国人的民族救亡意识,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材料体现不出BC项;A项不是梁启超这番话的用意。考点:近代中国思想·维新派思想·民族意识28.当时宣战诏书下至各地方时,各地督抚等官员却称皇帝敕令是“矫诏、乱命”,以为“乱民不可用、邪术不可信,兵衅不可开”。材料中的“这场战争”使()A.晚清“外重内轻”的政治局面开始形成B.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C.清政府统治面临土崩瓦解D.中国半殖民地统治秩序完全确立【答案】D考点:近代中国政治·西方侵略与近代革命·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9.1941年,美国飞行教官陈纳德接受国民党政府的委托,前往美国招募飞行员和机械师,以平民身份参战。8月1日,蒋介石发布命令,正式成立中国空军美国志愿大队,任命“陈纳德上校为该大队指挥员”。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中国抗日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和同情B.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推动美国援华力度C.美国需要中国抗战以减轻在太平洋战场的压力D.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