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新课标卷Ⅰ31)年高考生物母题全揭秘专题18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母题来源】全国卷大纲版生物试题31【母题原题】某研究小组测得在适宜条件下某植物叶片遮光前吸收CO2的速率和遮光(完全黑暗)后释放CO2的速率。吸收或释放CO2的速率随时间变化趋势的示意图如下(吸收或释放CO2的速率是指单位面积叶片在单位时间内吸收或释放CO2的量),回答下列问题:(1)在光照条件下,图形A+B+C的面积表示该植物在一定时间内单位面积叶片光合作用,其中图形B的面积表示,从图形C可推测该植物存在另一个的途径,CO2进出叶肉细胞都是通过)的方式进行的。(2)在上述实验中,若提高温度、降低光照,则图形“(填A”“或B”)的面积变小,图形“(填A”“或B”)的面积增大,原因是。【试题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关知识的理解以及图形处理能力,难度较大。【命题意图】此题前半部分难度略大,主要考察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净光合、真光合相关概念的理解,以及对曲线图像各部分含义的理解。若学生对纵坐标正负值的含义理解不到位,对呼吸作用的本质和产物理解不深刻,很容易对C段的出现产生误解和畏难情绪。后半部分考察对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因素如何发挥作用的理解,难度较低。【考试方向】考察学生对植物体内物质和能量转化的认知和理解程度,要求学生在学习光合呼吸的过程中掌握光合呼吸的本质和终产物与共同作用;另外考察学生识别图像、理解图像内涵并能活学活用对曲线走势在不同条件下加以正确的调整,才能完整得分。【得分要点】该题要求学生掌握图像问题的横纵坐标与变化规律,以及植物细胞内部光合呼吸的共同作用规律。最重要的是找出题目图像中的关键信息纵坐标表示二氧化碳的吸收速率和释放速率,其实就是光合和呼吸相互抵消之后的差值,从此点出发就能解决该题。1.下图甲是在25℃时,a、b两种植物随着光照强度的变化,CO2吸收量的变化曲线图,图乙是某同“”学探究影响植物光合速率的因素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比较a、b植物的细胞呼吸,其中细胞呼吸较强的是________植物,当光照强度在达到Z点之前,限制a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2)当平均光照强度在X和Y之间(不包括X、Y),假设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各为12h,a植物一昼夜中有机物积累量的变化是________(减少或增加)。(3)对b植物而言,假如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各为12h,平均光照强度在________klx以上才能使CO2的吸收量超过CO2的释放量。(4)若已知a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分别是25℃和30℃,若将温度提高到30℃,(其他条件不变)理论上图中P、M点的位置如何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某同学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将灯缓慢移近广口瓶,并记录不同距离时,观察测量指标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发现,观察测量指标的变化不明显。请你根据该实验设计方案的不合理之处,简述设计实验的正确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焦作模拟)图1为某植物所在密闭大棚内一昼夜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图2表示该植物在温度为A时光照强度分别为a、b、c、d时单位时间内气体的变化情况。图3为25℃时,a、b两种植物CO2吸收量随光照强度的变化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图1乙丙段植物叶肉细胞中合成ATP的场所有____________,甲、乙、丙、丁中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的是___________,对应图2中的__________(用a、b、c、d表示)点。光照强度为d时,植物光合作用需要从外界吸收__________个单位CO2。(2)图3中,对于b植物,假如白天和黑夜各12小时,平均光照强度在___________klx以上植物才能生长。对于a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最适温度为25℃和30℃。若使温度提高到30℃(其他条件不变),图中P、M点移动方向为:P__________M_____________。(3)要测得植物在温度为A、光照强度分别为d时的真正光合作用速率,至少需要设计两组实验:一组将植物置于________条件下,测得呼吸作用速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