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刘兆勋刘兆勋题解•标题是“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这是一个动宾短语,压缩一下就是“记演讲”,(板书标题)那么这篇文章是不是就是写一次演讲呢?明确:不是,本文似是记事,实为写人,是通过演讲这件事来写梁启超先生。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一、知识与能力:1.1.通过品味文章,引导学生掌握写人记事的写作方法。通过品味文章,引导学生掌握写人记事的写作方法。2.2.掌握运用外貌、动作、语言及侧面描写等方式刻画掌握运用外貌、动作、语言及侧面描写等方式刻画人物。人物。二、过程与方法:二、过程与方法:1.1.通过品读人物,激发想象,了解梁任公的性格特点通过品读人物,激发想象,了解梁任公的性格特点以及作者的评论。以及作者的评论。2.2.学会圈点批注。学会圈点批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梁启超的爱国热情,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梁启超的爱国热情,为振兴中华民族而努力。为振兴中华民族而努力。一、导入新课◇◇自强不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清华大学校训◇◇解释:来源于解释:来源于《周易》的两句话:一句是的两句话:一句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一句是“地势“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一句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民国时期,梁启超在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民国时期,梁启超在清华大学任教时,曾给当时的清华学子作了清华大学任教时,曾给当时的清华学子作了《《论君子论君子》》的演讲,他在演讲中希望清华学子的演讲,他在演讲中希望清华学子们都能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并引用了们都能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并引用了《《易经易经》》上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话语来激励上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话语来激励清华学子。此后,清华人便把“自强不息,厚清华学子。此后,清华人便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德载物”88个字写进了清华校规,后来又逐渐演个字写进了清华校规,后来又逐渐演变成为清华校训。变成为清华校训。关于梁启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曾追随康有为参与“百日维新”运动,在戊戌变法后逃亡日本,后策划“云南起义”,曾倡导“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任清华大学研究员教授,著述千万字,合编为《饮冰室合集》。他是中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学术大师。他被喻为“中国近代‘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巨匠”。后人概括他的人生用:四大、四多、二悲。四大即大韬略,大事业,大思想,大文章。四多即多才艺,多学问,多著作,多成就。一悲在于与康有为“戊戌变法”失败,无奈而流亡日本,赤子之心,不能报国;二悲在于因病手术,出了重大医疗事故,致使一代宗师,英年早逝。二、学案检测◇◇同桌交换检查预习任务“自练自测”同桌交换检查预习任务“自练自测”◇◇预习的疑问预习的疑问◇◇现场完成课堂练习“基础知现场完成课堂练习“基础知识”识”11、、22三、初读课文,品味魅力◇◇梁任公先生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梁任公先生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什么?做事认真,书法美观;短小精悍,稳健潇洒;谦逊自负,博闻强记;情感丰富,感染力强。◇思考:写人一般会从哪些描写角度入手?◇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将作者对任公先生正面和侧面的描写用不同的符号(正面用直线,侧面用波浪线)标出来,并试着做一下批注。明确:正面和侧面明确:正面和侧面如何进行旁批呢?①应该针对自己喜欢的语言或是文中描写精彩生动的地方加以批注。②可以结合自己对内容的理解解读作者的情感和主人公的情感。③还可以批注作者的写作技巧,也可以是自己对人物的评价。品味旁批,评价感受①通过描写外貌,写出任公的朴实、潇洒。②用富有节奏的四字短语,写出了梁任公的自信、睿智、神采飞扬。③通过肖像描写,可看出他是个精明的小老头。④通过衣着看出他不拘小节,大方。⑤任公啊,你是那么随性洒脱,智慧超群!品读细节,精彩旁批①“启超没有什么学问——”“可是也有一点喽!”如此开场白,真是闻所未闻,通过语言一下子就将其谦逊而自负、俏皮幽默又睿智爽直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而且配合他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