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考语文古诗词中常见乐曲名解读 新课标 人教版教材VIP免费

高考语文古诗词中常见乐曲名解读 新课标 人教版教材_第1页
1/2
高考语文古诗词中常见乐曲名解读 新课标 人教版教材_第2页
2/2
高考语文古诗词中常见乐曲名解读广东省龙川县第一中学古诗词中常出现一些乐曲名称,这些乐曲往往有特定的寓意,表达出诗人特定的情感。古诗词语句中有时会出现有关古曲调名,如高适的《塞上听吹笛》“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中就出现了“梅花”(梅花落)“关山”(关山月),这些古曲调名往往带有特定的含义、情感或寓意,而这又对全诗的整体意象或情感表达有直接的作用。因此,了解诗中常见的乐曲名对欣赏古代诗词是很有帮助的。2002年的高考诗歌鉴赏题即就此命题:(2002年全国)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分析:有些考生把“折柳”理解为一个动作,由此谈细节描写等,关键是不理解“折柳”是一种乐府曲调。如果了解“折柳”是一种乐府曲调,也叫“折杨柳”,多写伤怀离别之情,即可感悟出“折柳”的含义。参考答案:“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下面对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乐曲名称进行简要解说:1.《杨柳曲》:汉乐府古曲,“杨柳(留)枝”,有时也作《折杨柳》《怨杨柳》《杨柳》,主要写军旅生活,从梁、陈到唐代,多为伤别(送别)之词,以抒写离别之苦或思乡之情。以怀念征人为多。如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杨柳》曲勾起了征夫的离愁,想要折一枝杨柳寄情,又因玉门关外春风不度杨柳不青而不能,离情更苦。“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2.《关山月》:乐府曲调,也称《关山》,乐府旧题。《乐府古题要解》“‘关山月’,伤离别也。”多写征戍离别之情。多写边塞士兵久戍不归和家人互伤离别之情。如王昌龄《从军行七首》之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诗中“关山”即《关山月》曲调,诗人借此表达了征戍者的离家思归的别情。3.《行路难》:古曲名,多言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情。如李益《从军北征》:“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此句只用《行路难》一曲就表现了在“天山雪后海风寒”的恶劣环境中将士们行军的艰苦。4.《霓裳》:唐代著名乐曲,是《霓裳羽衣曲》的省称。本传自西凉,经唐玄宗润色修改而成(相传是唐玄宗改编的乐舞曲),是演奏难度很大的大曲,主要表现歌舞升平的景象。如白居易《长恨歌》:“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这里的“霓裳羽衣曲”即借代唐玄宗得到杨贵妃后终日沉湎歌舞酒色中的生活。后多指美妙的乐曲。如白居易《琵琶行》:“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表现了琵琶女演奏技艺的高超。5.《六幺》,唐代著名乐曲,也称《灵要》《绿腰》,后泛指美妙的乐曲。如欧阳修《浣溪纱》:“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这两句形象地写出了画船上急管繁弦、乐声四起、觥筹交错的场面,词人沉醉其间的神态跃然纸上,其中也暗含了词人借嗜酒耽乐以排遣苦闷的感慨。6.《梅花落》,简称《梅花》《落梅》,笛曲名(曲调名),曲调悲凉,常表达怀乡的主题。诗中运用时多作双关,既指梅花飘落,又指梅花落曲调。如高适《塞上听吹笛》:“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梅花何处落”是将“梅花落”三字拆用,嵌入“何处”二字,意谓:何处吹奏《梅花落》?同时又构成一种虚景,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中和色和香洒满关山。战士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而想到梅花之落,这就表达了战士的思乡之情。如:“黄鹤楼上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多为游子(含“征人”)思乡情。7.《阳春》《白雪》,古琴曲名,相传这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乐师师旷或齐国的刘涓子所作。阳春白雪的典故来自《楚辞》中的《宋玉答楚王问》一文。后用以指高雅深奥而不易为一般人所能欣赏的文艺作品,或喻指知音难觅,或形容人的才能出众。如...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考语文古诗词中常见乐曲名解读 新课标 人教版教材

慧源书店+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从事历史教学,热爱教育,高度负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