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LSGLRL劳动合同管理制度2016-0-发布2016-03-实施xx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目录劳动合同管理制度.................................................31适用范围........................................................32原则............................................................33、职责划分......................................................44、劳动合同订立..................................................55、劳动合同变更..................................................86、劳动合同续订..................................................97、劳动合同解除..................................................98、保密约定.....................................................119、员工培训.....................................................1210、争议处理....................................................1211、附则........................................................1212、附表........................................................12前言为规范劳动合同双方订立和履行劳动合同的行为,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本制度为2016年新发布。本制度由人力资源部提出。本制度由人力资源部归口管理。本规定起草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部。劳动合同管理制度1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集团所有下属公司及与之签订劳动合同的员工。2原则2.1合法原则:合同双方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以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为基本准则。2.2诚信原则:合约双方不得以欺诈、胁迫的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2.3平等协商原则:合同双方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对于合同中争议以平等协商作为首选处理方法。3、职责划分3.1合同申请人职责:合同续签员工须在收到本人《劳动合同续约申请表》(后附)于15个工作日内做出是否同意续签劳动合同决定,并在《劳动合同续约申请表》填写意见。3.2用人部门负责人职责:考核表》(后附)并签署明确意见,并于员工试用期结束5个工作日前将该表及全部考核资料移交人力资源管理中心。3.3人力资源管理中心劳动关系专员职责:15个工作日内到劳动部门备案。3.4人力资源管理中心负责人:负责对劳动关系专员工作的监督,负责对员工合同签订工作的审批。3.5所有劳动合同须经董事长或授权人批准后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后生效。4、劳动合同订立4.1劳动合同文本公司委托代理人需经法定代表人书面授权。4.2劳动合同文本由人力资源管理中心按照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拟订和修改,分管领导审核总裁批准后使用。4.3新员工须真实填写《入职登记表》,使用欺诈手段(其中包括提供伪造或过期的离职证明、身份证明、户籍证明、学历证明、健康证明、及其它《入职登记表》中应提供的应聘信息)入职,公司视为重大违纪处理,随时解除劳动合同并不支付违约金。员工应使用与本人身份证一致的姓名签署劳动合同,员工所填住址应为本人有效联系地址,如地址变更应及时告知人力资源管理中心更正,否则由员工承担相关法律责任。4.4劳动合同作为新员工入职的要件,不签订劳动合同者不得入职。4.5所有员工均须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县员工:失业证或《离职证明》,填写《员工入职登记表》(人力资源管理中心领取),个人社会保险编号(献县县内),个人住房公积金转移手续,劳动合同文本签字(人力资源管理中心领取,一式两份)。员工入职登记表》(人力资源管理中心领取),个人社会保险编号(献县地区)或者保险转移手续,个人住房公积金转移手续,劳动合同文本签字(人力资源管理中心领取,一式两份)。劳务合同》(人力资源管理中心领取)。《临时用工审批表》(后附),经分管领导、人力资源管理中心审核,人力资源分管领导审批同意后录用。4.6由于本人原因未能及时提供以上材料者,本人应提供书面说明且公司不承担任何责任。在书面说明承诺的时间内(最长不超过2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