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4页高中化学教材常考实验总结(经典)汇总1、过滤(1)定义:分离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2)装置及操作要领:2、蒸发(1)定义:将溶液浓缩、溶剂汽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2)装置及操作要领:玻璃棒的作用:搅拌。加热蒸发皿使液体蒸发时,要用玻璃棒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3)蒸发过程中的两种结晶方式:①蒸发结晶:通过减少溶剂而使溶液达到过饱和,从而析出晶体,如除去NaCl晶体中混有的KNO3、②冷却结晶:通过降温而使溶质溶解度降低,从而析出晶体,如除去KNO3晶体中混有的NaCl。3、蒸馏(1)定义: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除去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2)仪器装置:(3)注意事项:①温度计的水银球与蒸馏烧瓶支管口下沿平齐;②加沸石(或碎瓷片);③冷凝水“低进高出”;④不可蒸干4、萃取和分液(1)定义: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叫做萃取。将萃取后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分开的操作,叫做分液。(2)操作方法:①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剂依次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入,其量不超过分液漏斗容积的2/3,盖好玻璃塞进行振荡。②振荡时右手压住分液漏斗第2页共14页口部,左手握住活塞部分,将分液漏斗倒转过来振荡,使两种液体充分接触;振荡后打开活塞,使漏斗内气体放出。③将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上,静置,待液体分层后进行分液,分液时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3)选用萃取剂时必须满足的3个条件:①萃取剂与原溶剂(一般是水)互不相容。②萃取剂和溶质不发生反应。③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其在原溶剂(一般是水)中的溶解度。5、重结晶(1)定义:将晶体溶于溶剂或熔融以后,又重新从溶液或熔体中结晶出来的过程。(2)实验操作:①将需要纯化的化学试剂溶解于沸腾或接近沸腾的适宜溶剂中;②将热溶液趁热过滤,以除去不溶的杂质;③将滤液静置,使其缓慢冷却结晶;④滤出晶体,必要时用适宜的溶剂洗涤晶体。(3)正确地选择重结晶的溶剂:①不与产品发生化学反应;②高温时,产品在溶剂中的溶解度较大,而在低温时则很小;③杂质的溶解度或是很大(欲纯化的试剂结晶析出时,杂质留在母液中)或是很小(杂质在热过滤时被除去);④沸点不宜太高,以免该溶剂在结晶和重结晶时附着在晶体表面而不易被除尽。二、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1、步骤:(1)计算(2)称量(3)溶解(4)转移:待烧杯中溶液冷却至室温后转移(5)洗涤(6)定容: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当液面离刻度线1烧烧烧2、该实验用铂丝或铁丝3、焰色反应可以是单质,也可以是化合物,是元素的物理性质4、第3页共14页Na,K的焰色:黄色,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5、某物质作焰色反应,有黄色火焰一定有Na,可能有K五、铁与水蒸气的反应在玻璃管中放入还原铁粉和石棉绒的混合物,加热,并通入水蒸气。用试管收集产生的经干燥的气体,并靠近火焰点火现象与解释:红热的铁能跟水蒸气反应,放出气体,这种气体靠近火焰点火时,能燃烧或发出爆鸣声,这是氢气。化学方程式为:3Fe+4H2O(g)Fe3O4+4H26、Fe(OH)2的制备1、实验现象:挤入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2、化学方程式为:Fe2++2OH-=Fe(OH)23、注意事项:(1)所用亚铁盐溶液必须是新制的,NaOH溶液必须煮沸(2)滴定管须插入液面以下(3)往往在液面上加一层油膜,如苯或植物油等(以防止被氧气氧化)七、Fe(OH)3胶体的制备1、步骤:向沸水中加入FeCl3的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操作要点:四步曲:①先煮沸,②加入饱和的FeCl3溶液,③再煮沸至红褐色,④停止加热2、涉及的化学方程式:Fe3++3H2O?Fe(OH)3(胶体)+3H+八、硅酸的制备方法一、稀盐酸和硅酸钠反应第4页共14页1、步骤:在试管中加入32滴酚酞溶液,再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稀盐酸,边加边振荡,至溶液颜色变浅并接近消失时停止。2、现象:有透明的硅酸凝胶形成3、化学方程式:NaSiO3+2HCl=H2SiO3↓+2NaCl(强酸制弱酸)4、NaSiO3溶液由于SiO32-水解而显碱性,从而使酚酞试液呈红色。方法二、向硅酸钠溶液中通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