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4课诗经二首《氓》导学案设计1/5氓(两课时)【学习目标】:1.借助注解,熟悉本诗的内容,并背诵。2.能够独立梳理本诗的叙事脉络。3.理解本诗的抒情和议论的表达方式,初步感知主人翁形象。4、可适当讨论本诗中对“士”的评价。【学习重点】:能够独立梳理本诗的叙事脉络,背诵全诗。【学习难点】:理解本诗的抒情和议论的表达方式,初步感知主人翁形象。【预习案】:1.知识链接——文学常识《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现存305篇。它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反映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最初只称为“诗”或“诗三百”,到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诗经》按《风》、《雅》、《颂》三类编辑。《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诗经》关注现实,抒发现实生活触发的真情实感,这种创作态度,使其具有强烈深厚的艺术魅力,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第一座里程碑。《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二节拍的四言句带有很强的节奏感,是构成《诗经》整齐韵律的基本单位。四字句节奏鲜明而略显短促,重章叠句和双声叠韵读来又显得回环往复,节奏舒卷徐缓。《诗经》重章叠句的复沓结构,不仅便于围绕同一旋律反复咏唱,而且在意义表达和修辞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赋、比、兴”是《诗经》常用的三种表现手法。赋是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类似于直抒胸臆。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即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比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如《魏风·硕鼠》都是通篇用比的。兴即起兴,用其他东西引出要说的内容,类似于托物言志、触景生情等。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即是用雎鸠鸟在河中叫起兴。2.疑难问题在预习的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疑难问题,请记录下来。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4课诗经二首《氓》导学案设计2/5【探究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熟读全文,借助注解熟悉本文内容。疏通文意氓之.(义:)蚩蚩..(音义:),抱布贸.(义:)丝。匪.(义:)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义:)淇,至于..(义:)顿丘。匪我愆.(音义:)期,子无良媒。将.(音义:)子无怒,秋以为..(义:)期。乘.(义:)彼垝垣..(音义:),以.(义:)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义:)。既.(义:)见复关,载.(音义:)笑载言。尔.(义:)卜尔筮,体无咎.(音义:)言。以尔车来,以我贿.(音义:)迁。桑之.(义:)未落,其叶沃若..(义:)。于嗟.(音:)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义:)!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义:)落矣,其黄而陨.(音:)。自我徂.(音义:)尔,三岁..(义:)食贫。淇水汤汤..(音义:),渐.(音:)车帷裳。女也不爽.(义:),士贰.(音义:)其行。士也罔极..(义:),二三其德.(义:)。三岁为妇,靡.(音义:)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音:)矣。言.(义:)既遂.(音义:)矣,至于..(义:)暴.(义:)矣。兄弟不知,咥.(音义:)其笑矣。静言.(义:)思之,躬.(义:)自悼.(义:)矣。及尔偕.(义:)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音:)则有泮.(音义:)。总角之宴.(义:),言笑晏晏..(义:)。信誓旦旦..(义:),不思其反。反是.(义:)不思,亦已.(义:)焉哉!【当堂检测】: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A、愆.期(qiān)载.歌载舞(zài)贿.赂(huì)遂.愿(suì)B、嗟.叹(jiē)矛戟.(jǐ)偕.同(xié)涟漪.(yǐ)(一声)C、狩.猎(shǒu)(四声)夙.愿(sù)稼穑.(sè)伐檀.(tán)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4课诗经二首《氓》导学案设计3/5D、风靡.(m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