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高等教育心理学概述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现象及其规律;人的心理现象就是指,通常所说的人的心理活动经常表现出来的各种形式、形态或状态。P23、人的心理现象大致分类:p3(1)心理过程:又分为认识过程(感知、表象、思维、想象、记忆等)、情感过程(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程)、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2)心理状态----注意、灵感、激情、犹豫等;(3)个性心理:又分个性倾向(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价值观等)、个性心理特点(能力、气质、性格)。4、心理学的任务:(1)描述。描述即对心理事实用科学语言予以描述,一般人们认识它;只说明事实的真相,不探究问题发生的原因。(2)解释。解释是对个体行为作为进一步分析,探索产生该行为的可能原因。(3)预测。预测是根据现有的资料,估计将来某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4)控制。(5)提升。5、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征:高等教育心理学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分支学科;高等教育心理学是反映高等专业教育特色的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大学生;高等教育心理学要为实现高校的社会职能和教学方法提供心理学依据。P126、高等教育心理学定义:是研究高等教育情景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学科。7、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领域: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基础、高等学校的教学心理、高等学校的德育心理与高等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1)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基础包括高等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基本看法。(2)高等学校的教学心理学是高等教育心理学的重点研究内容,主要研究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种种心理问题,具体包括学习心理的一般理论问题、大学生学习的特点、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大学生的学习迁移、大学生的学习策略、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大学生的问题解决与创造性培养等问题。(3)高等学校的德育心理是高等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研究品德的形成及其一般理论、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及特点和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等问题。(4)高等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高等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内容和任务。高等学校培养的大学生不仅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而且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8、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任务:第一,探索、构建本学科的理论任务;第二,以理论指导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效率、学生素质及教师教学水平的教育实践任务。9、论述高校教师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p20答:作为高校教师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学术水平,只解决了教什么的问题,而掌握有关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则有助于解决怎样教和如何教得更好的问题。因此,高校青年教师了解和掌握一定的高等教育心理学理论是十分必要的。(1)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提高师资水平。作为一种职业的从业者来说,青年教师必须对教师职业的心理学基础理论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对职业心理技能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这样才能尽快地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从而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2)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教师提升教学能力。教学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从宏观而言,这过程主要包括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师特点和教学环境等四种的变量,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与反思过程交织在一起。在一定程度上而言,一个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取决于对这些变量和过程的操纵和控制能力。高等教育心理学,是旨在揭示高等教育过程中学与教的心理规律的科学,有助于高校教师把握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能力。(3)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教师增强角色胜任能力。随着创新教育理念的确立,新形势下高等教育价值观、质量观、人才观和教学观的确立,传统的高校教师角色必然不能适应新的教育需要,而必然要代之以新的角色形象。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习,有助于高校教师对这一问题的解决。(4)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教师掌握心理健康知识。通过学习高等教育学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认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有助于高校教师掌握一定的心理保健知识和心理咨询方法。这样,才能在面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时,沉着应对,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第二章高等学校教师心理1、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