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单元近代以来中外科技文艺一、中国现代科技与文教二、近代以来世界科技发展及文学艺术线索1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重视科技发展,中国的科技取得了重大突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有了迅猛的发展,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农业、计算机与生物技术等领域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某些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线索2现代中国文艺和教育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文学艺术在“双百”方针指导下,呈现出繁荣发展的局面,具有阶段性、多样性、人民性的鲜明特点;教育发展经历了奠基、动乱中的教育到新时期教育的复兴过程,形成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科教兴国”战略成为全国人民的共识。线索3近代世界的科技文化发展(1)近代科学技术兴起,伽利略、牛顿等物理学家成就非凡;瓦特改良的蒸汽机、爱迪生发明的各类电器分别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达尔文的进化论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2)文艺领域: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艺术盛行;文学、美术、音乐和影视艺术取得辉煌成就。线索4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1)科技领域:20世纪以来,相对论、量子论的提出和发展掀起了物理学的革命;二战后,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发展、互联网的应用等都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2)文艺领域:现代主义艺术兴起,在文学、美术、音乐等领域,现代主义艺术成为主流。第33讲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考纲要求1.现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3.教育事业的发展考点一现代中国的科技成就1.“两弹一星”(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面临核威胁。(2)目的: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3)成就①原子弹:1964年,中国第一颗爆炸成功,加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②导弹: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③人造地球卫星: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2.载人航天(1)成就: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载着宇航员升上了太空。(2)影响: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3.袁隆平与杂交水稻(1)成就:1973年,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2001年,他获得中国国家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意义:不仅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4.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1)计算机:1983年,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银河-Ⅰ号”。(2)生物技术:1965年,人工合成在中国首次实现,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图证历史】新中国科技发展的意义“两弹一星”图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新中国高新科技发展的意义:经济上,重大科技的发展为经济发展注入科技因素;国防上,有利于我国国防事业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安定环境;政治上,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国际上,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构图解史】现代中国的科技命题点现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史料一我们要不要搞原子弹啊,我的意见是中国也要搞,但是我们不先进攻别人。别人要欺负我们,进攻我们,我们要防御,我们要反击①。——毛泽东史料二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②,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它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③。——据新华社电■史料解读(1)史料一主要阐述了新中国研制核武器的目的。①说明新中国研制核武器主要是出于防御目的。(2)史料二主要是说明“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的国内、国际意义。②反映了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发展空间技术的开始。③说明卫星发射成功鼓舞了亚非拉和世界革命人民,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及其垄断空间技术的局面。■史料运用根据史料二,分析“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的时代特征。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影响。■史论归纳新中国取得巨大科技成就的原因和条件(1)制度前提: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前提。(2)政策支持: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政策支持,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3)环境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