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现状分析与发展研究摘要:文章从军事课学科的定位、教育训练时间的保障、教育训练内容的完成三方面入手,对军事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作了分析,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其他国家国防教育的做法,从国际形势、战略环境、国家发展战略理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论证了把军事课更名为国防教育课,并纳入高校思政教育大学科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关键词:军事课;国防教育;思政教育中图分类号:G619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20)04-0147-03一、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现状分析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开设军事课从试点到全面铺开已25年。高校军事课分技能训练(军事训练)和课堂理论教学(军事理论课)两个环节。军事课的开设在提高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增强国防观念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已成为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内容之一,得到了社会和学校的广泛认同。同时,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军事课在诸如学科定位、课程建设、机构设立,教师配备、职称评定、课时保障等方面还存在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一)军事课的学科定位和归属模糊不清一个学科的建立与建设,首先需要建立相应的教学研究机构,并配备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研究人员。虽然在普通高校开设军事课试点时,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等部委已明确要求,各学校要将军事课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和管理中,设立专门的学科,建立军事教研室,配备专职军事课教师,并享受与其他课程教师相同的待遇[1]。目前,该项要求普遍未能有效落实,究其原因:一是大多数国家把军事学作为军队和军队院校专用学科加以建设和发展[2];二是在无学科支撑的情况下,学校在教学机构的设置和教师配备方面处于无章可循。相关文件规定军事教研室归属于学校武装部,而武装部则归属于学校党委系统,显然无法纳入学校教学管理体系[3],因此,教师职称评定无法归口管理;三是在国家高等教育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专业目录中新增加“军事学”学科可能性较小。(二)文件规定的训练时间和课时难以保证地方高校的军事课若要作为一个学科来建设,必须符合教育与认知规律,训练时间和课时必不可少。一是缺乏搞好军事课的积极性和学术能力。首先,将事理论课作为一门课程来建设必须得到的相关部门积极支持。其次,要有专门的教学机构和专职的军事课教师具体实施。而目前部分高校没有设立专门的军事教研室,从事军事课教学的教师大多是行政编制的干部或其它学科的兼职教师[2]。二是课时安排普遍困难。社会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要求学校压缩课堂学时,为学生留出更多的可支配时间,让其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需求选择和拓展知识,参加科学实验和社会实践。为此,教育部对高校在校学生的总课时做出了明确规定。军事课在地方高校属于公共课范畴,多年来在落实相关部委规定的课时数方面,许多学校大打折扣[4],近年来已有部分学校不仅压缩了军训时间,而且把军事理论课安排在军训期间完成。(三)教学大纲规定的教育训练内容难以完成为了搞好和规范地方院校军事课教学与建设,教育部等部委对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并制定了教学大纲,但从各地各学校实际情况看,要真正全面落实和执行大纲所规定的内容比较困难。在军事理论课教学方面,由于现代教育的要求与学科的扩展迫使学校不得不对一些课程课时进行压缩,军事理论课的教学时间得不到基本的保证,教学内容不能按大纲要求全部完成,已成为普遍现象。在完成军事训练科目方面,由于军队担负任务的特殊性和营区限制,地方院校基本采取请部队官兵到学校施训的方法完成军事训练,客观上造成了一些训练科目无法完成。如轻武器射击科目,枪支、弹药,特别是实弹射击场地根本无法保证。又如军事地形学,该课程学习重在识图用图,学习方法重在现场对照和按图行进,其基本的教学保障就是军用地形图。军用地形图的保密等级较高,对于地方高校难以满足使用条件。由此可以看出,目前的军事训练基本停留在队列训练上,与大纲要求的训练科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