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教育论文张传霞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全人类所认同的道德规范。诚信对于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促进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等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高中生是国家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诚信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我国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建设前景的大事。必须高度重视。高中生的诚信状况,是衡量其今后是否能成为国家合格人才的标准之一。目前高中生的诚信状况总体还是好的,但是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在对诚信的认识上,大部分学生都没有认识到“不欺骗自己”也是“诚信”的主要的内容。撒谎、抄袭作业以及考试作弊等非诚信行为在学生身上并不少见。在分析诚信的影响因素上,主要是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来考虑的。(一)家庭教育的影响教育学上有个“5+2=0”的理论,大意是说周末2天家庭教育的失败,足以抵消学生在校5天学习所得。比如,孩子在学校听老师的话刻苦学习,回到家来,父母却在麻将桌上喷着酒气说:“读书有个屁用!”当然,这样的父母现在越来越少了,家庭教育越来越多地成为学校教育的有效延续。家庭是青少年儿童最早接受教育的环境,因此它对青少年儿童的成长至关重要。一般,家长只重视孩子的智商,而忽视了其做人这一根本问题。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也是潜移默化的。父母良好的言谈举止将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父母的言谈举止总是深深地烙在孩子的头脑中,有意无意地在孩子的行为中表现出来。尤其是,父母不要随意许诺,对孩子的承诺要兑现;对孩子的要求要实事求是,符合孩子自身的实际能力。(二)学校教育的不良影响由于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青少年儿童的“诚信”意识正受到冲击和挑战。在现实生活中学生撒谎、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等等不诚实的现象,虽然问题表现在学生身上,根源却在教育上。学校教育是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但如果某些学校和教师在进行诚信教育的同时,违反诚信这一原则:上级来检查,学校会交代好学生该如何做,说是为了学校的荣誉着想;某些教师开公开课前要把课堂演习几遍,说是为了班级能给听课老师留下个好印象等等。这种教育脱离了教育的目标与宗旨,能把诚信教育开展得很好么?教育教的不仅是知识,还要帮助学生实现思想上的转变,从不良到规范,从不成熟到完善。学生接受的只不过是诚信的理论教育,并不能把诚信表现在日常行为中。教育不仅要教给学生诚信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将认知转化为行为的能力。认知和行为是两种水平。因此,诚信教育不能是空喊口号。如果我们希望学生真心对待诚信,接受诚信的道德价值取向,那么学校教育本身就应当是诚信的。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要做诚信的表率,学校和教师只有从自身做起,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履行诚信,给学生营造一种诚信的氛围,为学生树立一个诚信的榜样。(三)社会对青少年儿童诚信的影响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一直存在重学校、家庭而轻社会的误区,不少人固执地认为,教育孩子,应该是老师和父母的事。但是,现在困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诸多问题,例如孩子们在学校思想道德建设不能在假期中得到有效延续、甚至被破坏的现象,恰恰不是学校和家庭的教育能够解决的。学校5个月的优质教育积累,如果在暑假2个月碰到不良社会环境,顿如春雪消融,转眼即逝,令老师、家长痛惜不已。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与现象严重影响了社会的信誉,假冒伪劣产品也大大危害了人们的利益,这也为青少年儿童接触不良风气提供契机,使其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规范,影响其良好人格的形成。加强高中生的诚信教育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⒈重视对高中生进行诚信内容的教育;⒉父母需要改善对子女的教育方式,同时也要注重自身的学习和修养,营造和睦的家庭的氛围;⒊教师要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榜样或示范作用,要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在诚信教育过程中做到因材施教,积极发挥同伴关系在诚信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学校也要制定相应的规范营造良好的校园诚信氛围;⒋整个社会都要重视高中生的诚信问题,营造积极的社会氛围,大众传媒也要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抑制网络对学生的负面影响,提倡文明上网和绿色上网。现在在校的学生大多是农村寄宿生,他们的诚信意识、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