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会读懂句子含着的意思。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17个词语的意思。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读课文。4、了解晏子出使楚国,以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驳倒楚王的三次侮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二、教学重点理解句子含着的意思,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三、教学难点理解晏子反驳楚王的话,逻辑关系严密。四、教学准备小黑板。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感知晏子。上节课我们预习了课文《晏子使楚》大家回忆一下,这件事的起因是什么?最后的结果怎么样?“让我们也学学晏子,跟着晏子去楚国看看晏子是如何和楚王唇枪舌战,挫败楚王那扣人心弦的场面?二、细读课文,走进晏子1、学习第一个故事。(1)(出示第一段话)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楚王是如何侮辱晏子的?晏子又是如何反驳的呢?(生概括)(2.)晏子的反驳巧妙在什么地方呢?我们走近他们的内心深处,看看他们都在想写什么?大家看,身为一国使节的晏子千里迢迢来到楚国,楚王却叫人关上城门让他从洞里进去,晏子此时会想些什么……(3.)当接待的人把晏子的话传给了楚王,楚王一听,心想……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4)晏子的话妙在什么地方呢?(晏子在说楚国就是一个狗国吗)你觉得晏子是个怎样的人?从中体会到了:晏子聪明、勇敢、爱国以及楚王的仗势欺人、霸道等对晏子就是这样将计就计,有礼有节的逼得楚王大开城门迎接晏子。下面就让我们用朗读再现当时的情景。在过程中我们把刚才体会到的人物心理活动加进去。(5.)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小结:通过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那个机智、爱国的晏子,他不仅维护了自己的尊严,也维护了齐国的尊严。2、学习第二、三个故事。楚王原本想显示一下楚国的威风,可还没见面,堂堂的一国之君就已经败下阵来,又岂能善罢甘休呢?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第二个小故事。刚才我们在学习第一个小故事时主要围绕着三个小问题进行学习,(出示)1.下面同学们就继续围绕着这三个问题,自学第二个小故事。遇到疑难点小组可进行讨论。2.)汇报:齐国没人晏子如何反驳?(课件)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出什么?人多。从哪看出?“大伙都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生:“大伙都甩一把汗,就像下一阵雨。”生:“街上的行人肩擦肩,脚碰脚。”用夸张的手法说明人多。师:有三个形容人特别多的成语正是出自于这段典故,你知道吗?生:举袖成云、挥汗如雨、摩肩擦踵。3.)楚王却说:既然有这么多人……言下之意是什么呢?“打发”面对这样的提问,晏子是怎么回答的?4.)晏子的这番话妙在哪里呢?(晏子为何说自己是下等人?/晏子作为一名外交使节,有没有明显表现出对楚国的不敬呢?可注意一下晏子的动作、神态)小结:是啊,晏子不仅话说的巧妙,动作和神态还搭配的天衣无缝,楚王愿想取笑齐国无人,可被晏子这么一解释,楚王只好装作听不懂,陪着一起笑了。5.)让我们通过分角色朗读再来体会晏子的机智和楚王的无奈,先在小组内进行朗读,看谁读的像。3.楚王还是没有难倒晏子,他会认输吗?他又想出怎样的法子来侮辱晏子呢?自己学习第三个故事,看看你读懂了什么?或者有什么疑问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生汇报。三、总结课文,赞美晏子。你觉得晏子是怎样的一个人?你佩服他吗?我们一起夸夸他,你想对他说点什么?四、课外延伸,表演晏子编课本剧,表演晏子使楚。五、板书设计:晏子使楚侮辱晏子楚王反驳不敢不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