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对话教学技巧主讲:长沙师范学院赵年秀教授传统授受范式下,学习者往往来者不拒,逆来顺受,不利于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利于造就创新型人才。授受范式对话范式●课例:《董存瑞舍身炸暗堡》……●课例:《刘胡兰》……●课例:竺可桢《向沙漠进军》……●案例:关于“愚公智与愚”的辩论片段下列课例是对话课例吗?——规避假对话●掩盖真实意图的对话●不具实质的对话●独白式对话●自说自话、互不碰撞的对话假对话的类型一、对话的含义是什么,其有哪些特征?对话的品质就是交流、就是相互的理解。对话主要是个隐喻意义上的用语。何谓理解?——理解就是对话者之间发生视界融合。怎样才会产生理解?——把文本、他人乃至自我都作为反思性对象。后现代意义上的对话不存在先在的结论和固定的答案。对话的后现代特征1.开放性2.启发性3.理解性4.反思性小学三年级下册《画杨桃》一文中的老师与“我”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对话吗?为什么?【案例分析】我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父亲开始教我画画。他对我要求很严,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画杨桃》有一次学校上图画课,老师把两个杨桃摆在讲桌上,要同学们画。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讲桌上那两个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画杨桃》当我把这幅画交出去的时候,有几个同学看见了,却哈哈大笑起来。“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画杨桃》老师看了看这幅画,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前,举起我的画问大家:“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它像什么?”“像五角星!”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半晌,他又问道:“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好笑么?”“好—笑!”有几个同学抢着答道,同时发出嘻嘻的笑声。《画杨桃》于是,老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他对第一个坐下的同学说:“现在你看看那杨桃,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不……像。”“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好,下一个。”《画杨桃》老师让这几个同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后和颜悦色地说:“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当我们看见别的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画杨桃》这位老师的话同我父亲讲的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画杨桃》任溶溶《丁丁写字》一课,一学生举起小手问:老师,我坐得正,而且也是一笔一笔地认真写字,可是,我就怎么写不好字呢?此时此刻,作为任课教师的你,会怎么回答这位小朋友的问题?你为什么会这样回答?【实践演练】丁丁写字,写来写去写不好。“对了,是我的纸不好!”他把姐姐的纸拿来写。他用姐姐的纸写字,写来写去写不好。“对了,是我的笔不好!”他把姐姐的笔拿来写。他用姐姐的纸、姐姐的笔,写来写去还是写不好。《丁丁写字》姐姐拿起丁丁丢掉的纸和笔,坐得端端正正,一笔一笔认真地写。瞧,她写的字多好!丁丁明白了。他学着姐姐的样子,坐得端端正正,一笔一笔认真地写。瞧,他的字也写好了。《丁丁写字》一个孩子读完《丁丁写字》一课后,举起小手问:老师,我坐得正,而且也是一笔一笔地认真写字,可是,我就怎么写不好字呢?此时此刻,作为任课教师的你,会怎么回答这位小朋友的问题?你为什么会这样回答?【实践演练】思考:教育家的这一次实验为什么能取得成功?原因有哪些?请依据课文发表自己的看法。《一次成功的实验》一位教育家来到一所小学,请校长找来三个学生,让他们做个游戏。这位教育家从手提包里拿出一个瓶子,又取出三个系着绳子的小铅锤。他把瓶子放在地上,把三个小铅锤分给三个学生,让他们拿着绳子头,先后把铅锤放到瓶子里。《一次成功的实验》他对这三个学生说:“这个瓶子是一口井,不过现在井里没有水。你们手里拿着的铅锤代表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