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辨析病句【教学要点】1、掌握病句的六种常见类型,领会辨析病句的几种方法。2、通过分析高考试题,寻求规律,把握病句修改与辨析的几个小窍门。【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病句类型的前四类;2、特别注意"辨析方法"中的"审读关键词法"。教学难点:掌握病句类型及病句解题技巧。【教学方法】讲练议结合【教学过程】第一讲一、病句的类型:1、语序不当2、搭配不当3、成分残缺或赘余4、结构混乱5、表意不明6、不合逻辑二、通常做法:1、语感审读法2、找主干,看是否缺少成分3、推敲词语运用,是否搭配4、检查句式,是否有不同句式混用5、综合思考,是否符合逻辑思维三、[技巧点拨]:抓住标志,巧辨病句:总结一:看并列短语。1其语言标志是连词“和”、“与”、“跟”、“以及”、顿号等构成并列短语的字。出现这些的时候,主要有以下几个可能:①概念是否相互包容或交叉②前后相关成分是否搭配③(动词)顺序是否恰当④是否造成歧义。例: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强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刊”就是“杂志”,而且“报纸、杂志”都属于“出版物”1.从空中鸟瞰城市,立交桥和公路网络往往便成为了审美中最重要的对象。“立交桥”属于“公路网络”2.他这次访问日本要同日本国会和朝野各界人士共同探讨如何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中日睦邻友好关系。“国会”就是在朝人士,把“朝野”改成“在野”总结二:关注双面词。句中出现两面词(是否、能否、与否、好坏、高低、好坏、成败、得失、优劣、是不是、能不能)等,注意辨别是否出现两面与一面搭配不当的语病。但要仔细分辨,不能一律视为病句。有两种情形。(1)居住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居民的心情。(2)是否解放思想,关系到改革开放的进程。如上前半句(或后半句)有两面词,后半句(或前半句)虽没有两面词,但后半句(或前半句)可作为正反理解的,则为正确的句子。总结三:关注介词或连词。1、介词在开头,检查是否缺主语。2、当介词成对出现时,容易出现搭配不当的毛病。所以要特别注意由介词和它后面宾语组成的介宾短语是否完整。3、介词在中间,检查是否主客颠倒。4、介词造成句式杂糅。句中常出现的介词(为了、由于、通过、经过、对、对于、作为、关于)等。2句中常出现的介词搭配(在……上/下、从……中、从……出发、以……为中心、以……为代价、以……为主、当……时、由…..组成)例: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总结四:关注否定词。句子中出现了否定词,常会出现“否定不当”的逻辑错误,特别要注意带有否定意义的词语与否定词连用表意相反的现象。一、注意:单否表否定,双否表肯定;肯定的反问句表否定(反问格式相当于依次否定),单否反问句表肯定,双否的反问句表否定。二、注意以下表示否定如““避免”“预防”、“忘记”、“切忌”、“缺乏”“禁止”“排除”“否认”“杜绝”“取消”“终止”“忽视”“放弃””等的词。三、须注意用在四字短语中的固定格式。总结五:句子里有代词时,可考虑是否指代不明。总结六:句中出现数量词,要考虑:①数量词与它修饰的中心词是否搭配。②句子是否有歧义。③是否重复或前后矛盾。④表减少是否用了倍数。⑤平均数是否用了约数。总结七:关注关联词。1、关联词语搭配不当。2、关联词语关系颠倒。3、关联词语语序不当。(主一致,关在后;主不一,关在前)4、分句的内容不合逻辑。如强加因果等总结八:特殊动词。谓语是“是”、“成为”时,要考虑主宾搭配。3四、[高考经典试题回放]1、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94年)("政策"与"理论"换位,对应"规定"和"说明")2、通过检查,大家讨论、发现、解决了课外活动中的一些问题。(95年上海)(应是先"发现"、后"讨论、解决")3、有的文章主旨比较隐晦,不是用明白晓畅的文字直接揭示出来,而是借用某种修辞手段或表现手法,含蓄地描写出来。(2004年高考福建卷)(改为:借用某种修辞手段或表现手法,含蓄地描写出来,而不是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