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成都德阳“三公”经费公开工作考察报告为加强对“三公”经费公开工作的研究,探索推进“三公”经费公开制度建设,市反腐倡廉理论研究中心将“三公”经费公开与管理作为今年重点调研课题。根据中心工作安排,经市纪委常委会同意,7月30日至8月2日,中心组织部分特约研究员赴XX省xx市、xx市等地考察学习“三公”经费公开工作。考察组通过召开座谈会、听取情况汇报、查阅资料、查看工作现场等方法,对两市“三公”经费公开工作进行了详细了解学习。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一、主要背景作为公众最为关注,也最影响政府形象的政府消费行为,“三公”经费公开的国家层面改革始于20XX年。20XX年5月,国务院决定公开中央各部委20XX年“三公”经费决算数和20XX年“三公”经费预算情况,要求各地比照中央公开“三公”经费支出。财政部为此先后两次召开专题会议安排地方“三公”经费公开工作,要求已具备公开条件的当年主动公开,尚不具备条件的要努力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从第二年起开始公开。国家层面的这一系列措施、要求,更加表明公开包括“三公”经费在内的各类财政信息已势在必行。随后,中央九十多个部委率先垂范,北京、上海、陕西和广东四省市试行公开。20XX年8月26日,XX省政府在xx市组织召开有省级部门和市州政府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全省预算信息公开工作座谈会,决定从20XX年起公开“三公”经费上年决算和当年预算的总体步调,确定了“省级全面实施、市州积极跟进、县级有序推进”的工作部署和“政府主导,财政主体,部门主动,各负其责,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并确认了“三公”经费公开统一格式、内容和口径。20XX年3月19日,四川首次一口气公开了53个省级部门“三公”经费。随后一周之内,从省会成都开始,全省21个市州,相继公开了“三公”经费。四川成为第一个实现省市两级部门全面公开“三公”经费的省份,而且,从信息的公开力度、涵盖范围和细致程度来说,可谓目前做得最彻底的省份之一。第1页共8页21个市州的详细程度则各有差别。有的仅公布本级“三公”经费的预决算汇总数据,如xx市等15个市州;也有按照省级部门范式完成信息公开的,如xx市等6个市州。其中xx市和凉山州公开到了市级部门,成都甚至比省级部门更进一步:60个部门中55个公布了公车保有数量,共计6896辆。四川率先晒透“三公”经费,并非偶然。四川虽为西部内陆省份,对信息公开却很重视。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20XX年年度《中国信息社会发展报告》中,信息公开指数单项上占据头名的,并不是在大多数项目占据前两位的北京和上海,而是四川。二、主要做法(一)明确“三公”经费概念1、因公出国(境)经费。单位用于工作人员公务出国(境)的住宿费、旅费、伙食补助费、杂费、培训费等方面的支出。支出经济分类科目:“因公出国(境)费用”(科目编码:30212)。2、公务接待费。单位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含外宾接待)费用,主要包括单位为执行公务或开展业务活动需合理开支的住宿费、交通费、用餐费等。支出经济分类科目:“公务接待费”(科目编码:30217)。3、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单位用于公务用车购置(含车辆购置税)及租用费、燃料费、维修费、过桥过路费、保险费、安全奖励费用等方面的支出。支出经济分类科目:“公务用车购置”(科目编码:30913、31013)和“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科目编码:30231)。公务用车,是指党政机关及所属事业单位用于履行公务的机动车辆,分为一般公务用车、执法执勤用车和特种专业技术用车。(二)明确“三公”经费统计和公开范围1、统计范围。“三公”经费统计范围为纳入市级部门预算编制管理的所有预算单位,不包括一次性预算单位。2、公开范围。“三公”经费公开范围参照中央、省公开范围,由市委、市政府统一确定为市政府组成部门、部门管理机构和直属事业机构,xx市为60个,xx市为45个。第2页共8页(三)明确“三公”经费公开责任分工市财政局负责公开经市人民代表大会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批准的市级当年财政拨款安排的“三公”经费预算和决算总额;市级部门负责公开本部门当年财政拨款安排的“三公”经费预算和决算。(四)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