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舞蹈教育创新【摘要】在高职舞蹈教育的创新性要求下,坚持以美育人,在舞蹈教育中提高学生的审美乐趣;强调艺术实践,在实践中发挥教师的指导性作用,并鼓励发展学生亲身实践舞蹈艺术;增设创编课程,提高学生对舞蹈的兴趣,参与编舞创作的热情,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对舞蹈的感悟力。【关键词】舞蹈教育高职创新舞蹈教学是一门融合了理论、技巧以及实践的重要课程,它首先对学生们进行动作训练,进一步系统的整体排练,最后以表演的形式展现出来。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技能与修养。而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传统的高职舞蹈教育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创新性的舞蹈教育势在必行。一、坚持以美育人。舞蹈是一门美的艺术,它融合了优美的音乐节奏,优美的旋律,优美的形象。舞蹈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从而让学生产生一种对美的追求的热情。而舞蹈教育能够在对学生进行节奏、形体以及动作的训练过程中,让学生亲身表现美,甚至产生创造美的欲望,提升自我的审美水平,体验了一定的审美乐趣,建立了一定的审美意识,并有了一定的艺术感知能力。而具体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的方法是多样化的。比如说,在教学中,我所采用的是首先播放一段舞蹈,通过让学生对舞蹈的欣赏,对这段舞蹈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让学生尝试去查阅这段舞蹈的背景材料,对这段舞蹈有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然后让学生自己通过查阅到的资料进行大胆的分析作品,作为教师的我们可以予以一定的引导、鼓励、参与到作品分析中来,也同样激励有着不同意见的学生发言,说出自己对于舞蹈的理解。正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舞蹈艺术作品的理解也是这样的,不同的人的生活阅历不同,对每一段舞蹈的感知也不必相同,作为教师,我们并不需要给学生一个标准答案,我们的目的在于通过学生对这段舞蹈的深入理解当中不知不觉地提升了自我的艺术修养,审美乐趣,便是最好的美的体现。而对于那些非专业性的学生,他们入校前大都未受过任何舞蹈的基本功训练,再加上年龄偏大,身体柔韧性以及肌肉能力没有开发,不少学生的身体素质条件又比较差,他们的骨骼发育已经基本定型,而这些有关学生的生理特性就决定了高职的舞蹈教育不能像儿童舞蹈教育那样强调基本功的训练,而应该侧重于韵律同动作的结合方面,只要动作与音乐相配合,尽管没有一定的基本功基础,也能体现出美的感受。对于肢体僵硬的学生,不能一味地责骂,而应该多于鼓励,耐心的讲解,让他们意识到,学习舞蹈动作,并不是靠“蛮力”,也就是说并不是靠肌肉的强力,而应该是利用肌肉的控制力。通过对音乐的聆听,对韵律的掌握,慢慢放松肌肉的力度,而增强对自我身体的控制力,随着音乐翩翩起舞,方能够把舞蹈动作连贯起来,行云流水,尽显美态。二、强调艺术实践。舞蹈教育不同于其他的一般课程,其中有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舞蹈是一门实践科学。它特别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在实践中掌握舞蹈技能,在实践中体会舞蹈艺术,在实践中运用理论并形成新的理论。在舞蹈的实践训练中,首先起到引导学生作用的应该是教师,我们主要任务在于要做好口头讲解和亲自示范这两个环节。我们舞蹈教师在教授一定的舞蹈动作给学生的同时,还应该进行口头上的讲解,使得学生更好地理解这段动作,更容易识记住动作的流程,并将之展现出来。我们要在动作形式用肢体表现出来的同时,口头上同学生们讲解动作的名称,动作的要领,动作的规格,以及动作的标准。在学生们练习这些动作的同时,作为舞蹈教师的我们,应该站在学生的周围观摩,观察出学生在做这段舞蹈动作时候容易犯的毛病,然后告之他们如何来克服与纠正这些毛病等等。除了口头讲解之外,更重要的是亲自示范的教授,舞蹈艺术是一种人的身体同音乐的韵律相结合所产生的运动,光凭口头上的语言的阐述是不可能完全还原整个舞蹈动作的,它具有一定的“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特性,最重要的是要“言传身教”,也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边做边讲,边做边体会,边理论边实践,在舞蹈实践的过程中把相关的理论动作教授给学生。【参考文献】1、于平.高教舞蹈综论.北京:北京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