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理性思维的深化》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提问,引导学生正确思考问题。2.探讨理性思维的深化的方法——三度思考法及因果溯源法、由点到面法等。3.问题的分解与提炼,从不同角度得到启示。(教学难点)教学重点1.学会提问,引导学生正确思考问题。2.探讨理性思维的深化的方法——三度思考。教学思路理性认识——策略把握——能力训练教学方法以实践为主,以动态的语文活动为主,在讨论中学会思考问题,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展理性的、深层次的思考,从而探讨理性思维的深化的方法。教学资源1.教材《理性思维的深化》专题。2.网络中一则消息。一、导入新课1.名人名言。你能不能看到眼前的现象,不仅仅取决于你的肉眼,还取决于你用什么样的思维,思维决定于你到底能观察到什么……——爱因斯坦2.展示课题,明确目标。教师讲述:《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深刻的思考和认识。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领悟高考大纲中对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其中发展等级要求立意深刻,有创新。“深刻”指文章的见解深刻。高考作文鼓励见解精辟、独到。或抓住要害,或深入本质,或揭示原因,或说明结果,或指出规律等,能给人以启发。我们这节课主要的学习目标是:2(1)学会提问,引导正确思考问题。(2)探讨理性思维的深化的方法——三度思考法及因果溯源法、由点到面法等。(3)问题的分解与提炼,从不同角度得到启示。这堂课对你的高考可能会有所帮助,对你今后的生活可能也会有帮助。希望大家积极主动,畅所欲言。二、出示思考实例1.投影:2010年3月27日凌晨12时05分,安徽庐江X中政教处副部长闫XX带领3名政教干事例行公事,夜查学生寝室。当他们查到4308寝室时,发现插座上有学生在给手机充电(学校明文规定不允许在寝室充电),就问充电器是谁的。高三学生宛X说是他的……双方发生口角,闫对宛X拳脚相加后来,学校一位寝室管理员实在看不过去,上前阻止。此事在校内外引起强烈反响——摘自《人民网》2.启发思考讲述:这是见诸多家媒体的一则新闻。熟悉的画面,记忆犹新的事件。这一幕已随时间的流逝逐渐淡出我们的生活,今天我们旧事重提,不是要去翻历史的老帐,而是要从写作的角度,学习如何分析材料,缘此生发议论,写成一篇有见地的文章。这类文章,感触因材料而起,观点缘材料而来,只有读懂材料,把握内涵,才算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那么,如何把握材料内涵,进而进行理性的分析呢?苏轼有一首《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那么,我们对事物进行理性分析时是否也可以把整体分解成若干的侧面呢?回答是肯定的。任何事物都是可以分解的,这种“分解”不是简单地将事物肢解,而是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进行认识的深化,以达到更加客观、透彻地认识事物的目的。(设计意图:揭示理性思维的深化对写作的重要意义。)三、三度思考(一)一度思考就材料的主要情节发想,我们把它叫做“一度思考”。这是一则材料叙事性强,记叙的要素齐备,这就有了许多可思考的地方。我们不妨就材料的主要情节,尽情发问。比如:(投影)31.“政教干部”是“管教干部”吗?2•闫XX“打人”的动机是什么?这种行为是否可取?3•闫XX因打人而身败名裂,他身上有些什么教训可以吸取?学生讨论,回答:“教育要讲究方法”。方法的简单粗暴,蛮干、胡干,结果必然是干蠢事,栽跟头,如果他是县长,省长,或是公安部部长,那么在他手中葬送的将是宏图大业,至此,我们就会感悟到办任何事,方法是多么重要!这样还可以“工作要注意方法”“盲目蛮干要不得”来立论。“防止好心办坏事”,“冷静思考,理性行事”。就闫打人的动机来看,想解决问题,消除安全隐患,动机无可厚非,但问题出在“莽撞”“急躁”上,教育是一项“润物细无声”的工作,“欲速则不达”,因此做任何事都要冷静思考,理性行事,否则,好心也会办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