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吉三道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一井矿井水患论证报告延吉三道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二0一四年度2报告编写单位:延吉三道煤有限责任公司法人代表:卢宗强总经理:卢宗文总工师:许传信编写人员:张福基、孙林、刘少昌、宋日龙、马佑荣提交时间:2014年3月22日3目录第一章矿井概况及水文地质情况⋯⋯⋯⋯⋯⋯⋯⋯⋯⋯⋯⋯⋯⋯3一、目的与任务⋯⋯⋯⋯⋯⋯⋯⋯⋯⋯⋯⋯⋯⋯⋯⋯⋯⋯⋯⋯⋯.3二、矿井概况⋯⋯⋯⋯⋯⋯⋯⋯⋯⋯⋯⋯⋯⋯⋯⋯⋯⋯⋯⋯⋯⋯.3三、矿井水文地质情况⋯⋯⋯⋯⋯⋯⋯⋯⋯⋯⋯⋯⋯⋯⋯⋯⋯⋯.5第二章矿井水害调查报告⋯⋯⋯⋯⋯⋯⋯⋯⋯⋯⋯⋯⋯⋯⋯⋯.20一、调查时间⋯⋯⋯⋯⋯⋯⋯⋯⋯⋯⋯⋯⋯⋯⋯⋯⋯⋯⋯⋯⋯⋯.20二、参加调查人员⋯⋯⋯⋯⋯⋯⋯⋯⋯⋯⋯⋯⋯⋯⋯⋯⋯⋯⋯⋯.20三、调查路线⋯⋯⋯⋯⋯⋯⋯⋯⋯⋯⋯⋯⋯⋯⋯⋯⋯⋯⋯⋯⋯⋯.20四、调查方式⋯⋯⋯⋯⋯⋯⋯⋯⋯⋯⋯⋯⋯⋯⋯⋯⋯⋯⋯⋯⋯⋯.20五、调查情况⋯⋯⋯⋯⋯⋯⋯⋯⋯⋯⋯⋯⋯⋯⋯⋯.⋯⋯⋯⋯⋯⋯20六、矿井水患分析⋯⋯⋯⋯⋯⋯⋯⋯⋯⋯⋯⋯⋯⋯⋯⋯⋯⋯⋯⋯.21七、目前矿井需防范的水患⋯⋯⋯⋯⋯⋯⋯⋯⋯⋯⋯⋯⋯⋯⋯⋯.22第三章矿井防治水措施⋯⋯⋯⋯⋯⋯⋯⋯⋯⋯⋯⋯⋯⋯⋯⋯⋯.22一、矿井开拓开采所采取的安全保证措施⋯⋯⋯⋯⋯⋯⋯⋯⋯⋯..22二、防治水煤(岩)柱的留设⋯⋯⋯⋯⋯⋯⋯⋯⋯⋯⋯⋯⋯⋯..⋯23三、井下排水⋯⋯⋯⋯⋯⋯⋯⋯⋯⋯⋯⋯⋯⋯⋯⋯⋯⋯⋯⋯⋯⋯..254四、安全出口设施⋯⋯⋯⋯⋯⋯⋯⋯⋯⋯⋯⋯⋯⋯⋯⋯⋯⋯⋯⋯..25五、地表水防治⋯⋯⋯⋯⋯⋯⋯⋯⋯⋯⋯⋯⋯⋯⋯⋯⋯⋯⋯⋯⋯..25第四章水患现状论证结论⋯⋯⋯⋯⋯⋯⋯⋯⋯⋯⋯⋯⋯⋯⋯⋯⋯27第一章矿井概况及水文地质情况一、目的与任务根据《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矿防治水规定》要求,进一步查清本矿区范围内的水害情况,为矿井防治水工作提供可靠的资料,为探放水设计提供科学依据,确保我矿采掘活动的安全。经矿研究决定组织技术人员对矿区范围内的水害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细致的调查,2013年3月份通过对矿井水文地质资料的搜集、历年采空区的统计调查测绘、矿井涌水量的调查分析,相邻矿井的资料搜集,编写此报告。二、矿井概况一、地理位置、企业性质、隶属关系、交通情况该矿井位于延吉市境内。行政隶属延吉市三道湾镇。企业性质为民营股份制。矿区距延吉市65公里、安图县45公里、汪清县50公里,其间有国家二级公路相通,交通较为方便。(详见交通位置图)交通位置图5延吉市三道煤矿一井,原为地方国营矿山,1969年9月建井,当时设计利用资源储量209万吨,设计生产能力6万吨/年,实际生产能力5万吨/年,服务年限18年,1970年9月投产,2005年矿山改制由延吉市三道煤矿更名为延吉三道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一井,同时转为民营企业,现核定生产能力为5万吨/年。本区内含可采煤层3层,自上而下排序分别为1、5、6号煤层,现在正在开采。为片盘斜井开拓,串车提升,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式采煤方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抽出式。矿井现有一个采煤工作面,即九路左一层采煤工作面,工作面长65~70米,煤层倾角平均26°,采用单体液压支柱配合木顶柱支护顶板,爆破落煤,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方法,顶板缓慢下沉法管6理顶板。现有2个掘进工作面,分别为七路右一层煤顺槽掘进工作面、八路右六层煤顺槽掘进工作面。二、井田位置、边界范围、拐点坐标、井田面积、相邻矿井边界关系井田南北长1250米,东西宽740米,面积为0.9234平方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29°15′18″~129°15′59″,北纬:43°15′34″~43°16′25″,矿区范围拐点坐标点号X坐标Y坐标w4791616.57643520676.565a4792794.60143520946.458n4793186.62143521172.422b4793198.64943521470.421c4792596.65143521497.476d4792583.66043521598.477f4792310.65843521572.502g4792263.64443521420.506s4791623.63843521350.565注:此坐标为:1980西安坐标系三、井水文地质情况(一)区域水文地质概况1、自然地理概况地处山区丘陵地带,属于低山林区,海拔标高450—574米,主7井筒地面标高为+545米,副井筒地面标高为+555米,山上被茂密的柞、松、桦等杂林覆盖。本区气候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