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常见的鱼类寄生虫资料VIP免费

常见的鱼类寄生虫资料_第1页
1/17
常见的鱼类寄生虫资料_第2页
2/17
常见的鱼类寄生虫资料_第3页
3/17
常见的鱼类寄生虫及治疗方法1、车轮虫丸江头槽绦虫头稽缭虫病丸江头槽绦虫主活史3、马颈鱼鲺病4、毛管虫寄生态马颈鱼鳗病虫体寄生在背鹉基部虫牡寄生在据徙上恵马颈鱼纽術的中华朝毛管虫骞生在鲫上的倩况75、台湾棘带吸虫成虫6、尾抱虫病7吸虫8、虾蟹类纤毛虫9小瓜虫10、鱼鲺fo.Mil'ttc制斗F他腹湍的祝M11、指环虫寄生住他醐丝|蹄坏績鱼类寄生虫与寄生虫病的检查与诊断正确的鉴定病原生物与统计其寄生强度是诊断鱼类寄生虫病和采取相应措施的重要依据。其方法如下述。一、检查病鱼应注意的事项1.作检查诊断的病鱼要采用活鱼或刚死不久的,否则会因鱼死后太久,而使某些症状消失或体表的病原体死亡或病原体离开宿主而无法鉴别,影响诊断结果的可靠性、正确性;2.检查过程中要保持鱼体表面的湿润。因鱼体一经干燥,部分病征就自行消失,病原难于识别。取样时标本(待检病鱼)应放在盛水的桶中,如路较远,病鱼应用湿布或湿纸包裹,以防干燥;3.检查时,分离器官应力保各器官的完整性,并分别放置,特别要注意,切莫让各器官之病原相互污染,并保持湿润,防止干燥;4.所有用具要洗净,防其相互污染,影响检查结果。检查应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否则会发生忙乱或遗漏。遇一时不能肯定的病原或病变的材料应留下标本,以备进一步研究。二、检查方法1.现场观察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察看现场,测量池中的水温及pH值,察看水色、水源和塘面及鱼群的活动与死鱼的情况,了解发病的经过及已采取的措施等。详细记录以备作为确诊时参考之用;2.肉眼检查鱼类的寄生虫病有时会在有关部位出现一定的病理变化,呈现出症状,有时症状清楚,可用肉眼作现场初步诊断。但有时有些病并无特殊明显的症状,或由于病原体细小或隐藏于组织器官中,肉眼难于查看。因此,凡有条件者应进行镜检,以保诊断之准确;3.镜检即是利用显微镜或解剖镜进行检查。主要采用水浸片法、压片法和涂片法三种方法。水浸片是最常用的一种。取一点受检的组织,如鳃丝、体表溃疡处、消化道的内含物、体表附着物或粘液等于载玻片上,加上一滴清水(或海水)用镊子将组织分散,加上盖玻片,稍加压平,即可观察。受检组织不能放置于玻片上太多、太厚和互相重叠。压片法是用一些柔软组织,如肝胰脏、肌肉、心脏、肠壁等进行检查。取一点组织一小块于玻片上,轻轻盖上另一载玻片,轻压令受检组织压成一透明薄片,即可观察,无需加水。亦可用盖玻片加压,做成血片检查。涂片法适用于粘液性样品的检查,如血液,虾类肝胰细胞中病毒包涵体检查。用于检查的病鱼应有一定的数量,以保证结果的代表性和可靠性,有条件时应检查3〜10尾。三、检查步骤检查病鱼时,需按一定步骤顺序进行,一般先体外,后体内。各器官的顺序先后如下:⑴粘液、⑵鳍、⑶鼻腔、⑷血液、⑸鳃、⑹口腔、⑺脂肪组织、⑻胃肠、⑼肝、⑽脾、(11)胆囊、(⑵心脏、(13)鳔、(⑷肾、(15)膀胱、(16)性腺、(⑺眼、(18)脑、(19)脊髓、(加)肌肉(一)肉眼检查病鱼体表1.将病鱼放在解剖盘上,首先注意其体色及肥瘦情况;体表粘液之多少或鳍条上有无小白点并与粘液相伴呈米粉状样结构;有无明显病症出现,如有无白色瘤状物或细小白点、有无突出的“红点”、有无炎症出现、鳞片下有无“花纹”存在、有无“黑点”;或肉眼可见之寄生虫的存在;头背面有无充血等种种异常现象的出现。2.体表检查之后,将鳃盖掀起,注意鳃之色泽,粘液之多少,有无白点、瘤块之存在,鳃有无肿大,鳃丝末端是否肿大发白及是否有异物存在,鳃盖是否外翻等变化。并注意鳍的非正常改变。(二)镜检有关器官肉眼外表检查之后,进入解剖检查。由于病鱼的发病部位,一般常见于皮肤、鳃及肠道,故主要介绍这三个部位,余者请参照上述进行。1.粘液在鱼类的体表,除肉眼检查时可见的寄生虫外,往往还有许多肉眼看不见的寄生虫,例如口丝虫、颤动隐鞭虫、粘孢子虫、小瓜虫、车轮虫、三代虫以及吸虫囊蚴等。检查的方法是用解剖镊刮取体表的粘液,加上盖玻片,进行观察。2.鳃检查鳃时,先用剪刀将左右两边的鳃完整地取出,放在培养皿里。首先仔细观察鳃上有无肉眼可见的寄生虫,再看色泽如何;然...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常见的鱼类寄生虫资料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